宜春籍球员
❶ 高安人的籍贯写江西宜春还是江西高安
高安丰城樟树是宜春代管的三个市级
❷ 沈从文祖籍是江西宜春高安独城吗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人,他的祖籍在铜仁:明宣德五年(1426年),一位江西学士授命贵州铜仁知县。此人姓沈,名思远,字春山,江西瑞州人,他就是沈从文先生的九世祖。沈知县在铜仁任期满后,因鄱阳湖兵马扰乱,有阻归途,遂留居铜仁县乡里,后定居白水乡下寨村。沈氏定居此地,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后来,沈歧山因难于在下寨故里生存下去,只好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拖儿带女,背井离乡,逃荒谋生,跋涉于湘地,在凤凰境内的黄罗寨(今林峰乡中寨村)找到一块立足之地安身立命。此人就是沈从文的第十九世祖、曾祖父。自此,黔地之沈家族,便分出一支,落业湘地了。
❸ 宜春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名人有很多,看下面一一列举。
刘梓华 ,原名友芝,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水江乡上洞村梓木人。生於1912年9月13日申时。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之一,曾多次负伤,三次昏死,五次立功,荣获奖章五枚,居位通讯员,排长,作战参谋,团参谋长,侦察参谋,作战科长,参谋处长,团长等职位,解放后任天津军区参谋长。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腊子口,平型关大捷等战。后因伤口复发,於1951年4月17日逝于北京。周赤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湖田乡林田村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军团团政治委员,电台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徐稚(97-168),字孺子。宜春的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一说南昌北沥徐村人)。东汉隐士。少学今文经学,兼通天文,历算。家贫务农,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时称"南州高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待宾客,特为他设一榻,去则悬之。后以"悬榻"比喻礼待贤士。王勃《滕王阁序》所云:"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即用此典故。徐稚卒葬南昌进贤门外。今南昌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公园皆因纪念徐稚而名。丰城隐溪因徐稚隐居于此而得名。
陶渊明(365-427)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宜春市的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一说九江人)。晋代诗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
郑谷(848-911),字守愚。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郑谷7岁能。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在晚唐,郑谷诗名颇盛。列为"芳林十哲"之一。尤以《鹧鸪》诗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成语"一字师"出自郑谷逸事:郑谷隐居仰山,诗僧齐已奉《早梅》诗求教。郑谷将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改为"一枝"。齐已当庭拜郑谷为"一字师"。《全唐诗》收录郑谷诗327首。今宜春市区东风大街南段,民国时期曾名鹧鸪路,以纪念郑谷而名。
刘恕(1032-1078),字道原。宜春的高安市灰埠镇均山人。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其父刘涣,精研史学。刘恕亦以史学擅名。皇祐元年(1049)举进士,官和川翁源知县。治平三年(1066),英宗下旨,命司马光自择英才编修《资治通鉴》。司马光荐刘恕同修,转著作郎。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凡遇史事纷错难治,则交刘恕。其时协助司马光的副主编共有三人,一为刘恕,一为刘攽、一为范祖禹。汉代由刘攽分修,三国至南北朝由刘恕分修,唐代由范祖禹分修。三中人,除范祖禹为成都人氏外,其余两位均为宜春籍人物。
刘攽(1023-1089),字贡父, 号公非。宜春的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刘家人。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宜春的丰城市杜市镇大屋场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与虞集、杨载、范木亨(樟树市人)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延祐元年(1314)由布衣授为翰林院国史编修。至元六年(1343)为奎章阁供奉学士,升侍讲学士。乃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绾。封豫章郡公,谥文安。揭傒斯是元代一大才子,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书法。朝廷典册、元勋铭辞,多出其手。
邓王番,字韫玉。宜春的高安市筠阳镇人。唐中和元年(881)自尚书、江西节度使权知袁州(代理袁州刺史)。在任6年,清正廉明,民乐从事。唐僖宗时,各地兵荒马乱,官吏无能,独邓王番有政声,朝廷据民愿再度正式任命其为袁州刺史,处士彭蟾有诗称贺。袁州城秀江之上第一座桥梁广济桥为邓王番修建。邓王番任袁州刺史时,见宜春县白芒山(今属分宜)山清水秀,遂举家留居白芒。第6代孙邓悔魁徙居安福瓜畲。其后裔辗转迁徙至四川广安。广安后裔中出了个历史伟人邓小平。
袁继咸(1593-1646),字季通,号临侯。袁州区寨下乡(镇)横塘村人。明代大臣。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七年(1634)提学山西,上疏抨击权宦。宦党诬陷其贪赃枉法,解京治罪。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朝野上下千余人联名为其申冤,轰动京城。崇祯十五年(1642),袁继咸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
张自烈(1597-1673),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宜春北厢上水关(今市区秀江路市委大院一带)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博物洽闻。家中藏书36万余卷。明亡,闭门著述。晚年隐居庐山,累征不出,主讲白鹿书院。卒葬白鹿洞左青龙山,墓今存。张自烈著述颇丰,尤以《正字通》影响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书,共收录三万三千余字。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区秀江中路西段,国民时期曾名岂山路,即以张自烈字号而命名。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宜春市的高安市村前镇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历任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乾隆时,充世宗实录总裁,命协同总理事务。卒赠太傅。朱轼是康、雍、乾三世"恩宠极人臣之分"的显赫人物。为官清廉刚正,望重朝端。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惠洪(1071-1128),俗姓彭(一作姓喻),一名德洪,字觉范。宜春市的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才获释回籍。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宜春的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周德清生平,文献纪录不多,大概是位布衣之士。然其编著的《中原音韵》在中国音韵学与戏曲史上却有非凡影响。《中原音韵》是为北曲用韵而作,纠正作曲家用韵不一,其正音依据是中原语音。成书后,戏曲作曲、唱曲都有了规范,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中原音韵》以当时北方实际语音为标准,所定之韵接近今北京音,因而此书是研究近代以北方音为主的普通话语音的珍贵资料。1987年,纪念周德清诞辰71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在高安召开,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日本学者亦提交了论文。
况钟(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宜春市的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明代著名清官。永乐四年(1406)为靖安县吏员。后荐为礼部主事。宣德五年(1425),宣宗因江南九郡赋重,要朝中大臣荐举贤能,况钟被举荐任苏州知府。上任后,况钟惩奸吏、裁冗员、减重赋、废苛捐、清积案、平冤狱。深受百姓爱戴,呼为"青天"。治苏任满,苏州一万三千余人联名乞求况钟连任。英宗准奏,以正三品留任苏州。况钟为官清廉,卒于苏州任上。归葬时,十里长堤站满哭祭人群。古代传奇小说中载有不少况钟办案故事。1956年,昆曲《十五贯》上演,经毛大大、周总理推荐观看,况钟清官之名享誉全国。
邓子龙(1531-1598),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宜春市的丰城杜市镇邓家村人。明代抗倭名将。嘉靖年间从伍。万历四年(1576),率兵镇压宁州大沩山农民起义,次年于宁州铜鼓石设铜鼓营,任铜鼓营守备。筑垣垒城,是为今铜鼓县城建城之始。万历十一年(1583),缅甸军犯云南,邓子龙率部平定。升副总兵。后戍边云南。万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鲜。邓子龙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露梁海战中,年近古稀的邓子龙奋勇直前,不幸阵亡。朝鲜为之立庙,世代祭祀。邓子龙遗体归葬丰城。然遗体有其身无其首,其首级已被倭寇割去,于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级合殓。邓子龙善诗著有《横戈集》。今铜鼓城东的铜鼓石上留有邓子龙题刻。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宜春市的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后屡赴京赶考,未中进士,逐渐冷淡功名。崇祯七年(1634)任袁州府分宜县教谕。十一年(1638)升汀州府推官。任分宜教谕期间,写成《天工天物》一书。《天工开物》是一部系统记载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成就的巨著。此书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被翻成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编写《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狄德罗是以编写《网络全书》而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学者)。中国科协纪念的中国古代八大科学家中,宋应星名列其中。1987年,宋应星纪念馆曾在奉新落成。
张勋,字少轩,号松寿。宜春市的奉新县赤田镇赤田村人。出生农家,8岁丧母,12岁丧父。15岁入富家做牧童,后转书僮。光绪五年(1879)当兵,时年26岁。光绪十年(1884)随部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次年在镇南关大 中战功卓著,越级提拔。后官升参将,管带广武右军各营,驻扎广西边防。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战争爆发,率马队为前峰入辽东参战。后随袁世凯,升总兵。宣统三年(1911)擢江南提督。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率部驻徐州,禁其部率剪去发辫,人称"辫帅"。民国6年(1917),张勋率兵入京,拥护溥仪复辟,自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旋被段祺瑞击败,逃入荷兰使馆。后寓居天津。死后归葬奉新陶仙岭。
熊雄(1892-1927),字披素,号介荪。宜春市的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人。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少年在家塾"培兰书室"读书。1907年考取瑞州中学堂。1911年初,考入李烈钧所辖江西新军的学生军。投入辛亥革命的光复南昌行列和"二次革命"的讨袁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回国,投入"护国"、"护法"运动,先后在李烈钧的滇军和程潜的湘军中工作。1920年初,为探索革命真理,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转至德国,与周恩来等筹组旅欧少共,后转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受党派遣与聂荣臻等一同入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次年为主任。在党内,任两广区委军事部部长,黄埔军校党团书记。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牺牲。
吴有训(1897-1977),字正之。宜春市的高安荷岭乡石溪村人。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1912年入瑞州中学,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1926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出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是为了纪念韩愈的这一功绩。宜春市区的昌黎路也是纪念韩愈。
易安华(1900-1937)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字福如,号济臣,江西宜春人。江西省立第八中学肄业。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1928年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次年入中央教导队。毕业后任教导第一师第一团上尉连长。1932年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抗日。1933年冬,升任该团上校团长。 1937年参加淞沪会战,随八十七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二五九旅旅长。11月,奉命撤离上海。后于镇江任戒严司令。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9日,日军猛攻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10日午后,第九师团部分日军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乃率部与该师二六一旅经过8个多小时血战,全歼入城日军。后因寡不敌众,易安华与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等官兵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是南京保卫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
夏征农(1904.01.31~2008.10.04)原名夏正和,字子美。宜春市的丰城同田乡夏家村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中国大网络全书》总编、《辞海》主编。 1925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后赴上海入复旦大学学习并任青年团支部书记,《海上青年》杂志主编,1933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其后期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历任新四军政治部、统战部、民运部部长,苏中军政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济南市委书记、山东省委副书记、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批斗。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十二大列席代表,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特邀代表,著有《征农文艺创作集》、《征农文艺散论集》、《征农诗集》、《夏征农文集》8卷本等。
杜平(1908-1999),中将,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黄茅镇螳螂坑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期聪颖好学,靠成绩优异获得的公助金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后考入湖南长沙群治学校。早在中学时期就接受进步思想,1929年冬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农会,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杜平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❹ 宜春市上高县出过最高级别的大官古代
聂珙:接官村里的抗倭英雄
有源长生
从明初起至嘉靖末的二百余年间,倭寇在中国沿海为患。这期间,上高出现了聂珙、聂应科爷孙抗倭英雄,他们为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抗倭名将聂珙,字固贽,明代豸上(今上高县敖山接官村)人。自幼志向高远,性格刚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聂珙后被调往浙江担任宁波府通判,任职期间因执法严明,秉公办案,得罪权贵,被贬到福建一山区小县做知县。虽被降职,但聂珙仍公正刚强,不畏权贵。他视百姓为父母,体恤民情,为民办事,为政清廉,被百姓称为“聂青天”。聂珙在福建泉州任按察司佥事时,正值沿海倭寇在泉州异常猖獗,他们杀掳百姓,抢劫财物,占我城池。许多官员不管百姓死活,自顾逃命。聂珙却挺身而出,带领百姓奋起抗倭,筑起了不少石堡,抵御倭寇。聂珙舍身报国,运筹帷幄,将来犯的日寇葬身大海,收复了国土,保护了百姓。《泉州历代大事年表》有记:公元1524年十月初四日,御史简霄公令按察佥事聂珙督安溪、永春、南安、德化等县率部合围。现泉州清源山有摩崖石刻文:“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岁次甲申冬十一月,钦差督屯带巡福宁道佥事瑞州聂珙,擒斩流贼尽绝,地方赖安”。《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亦载:以擒灭福建流寇功升御史简宵俸一级,佥事聂珙银币。聂珙以文治武功升为山东省兵备道副使,成为镇守山东海防的武将,令倭寇胆寒。此后数十年间倭寇再不敢轻易入侵中国海防边境。山东《临清县志》记载: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由兵备副使聂珙重修临清启秀楼。聂珙解甲归田后,低调做人。据同治《上高县志》记载:他“亲睦邻族,不吝施与,常抑然自下,人不知为显宦也”。聂珙从不在人前夸耀军功,他用自己的俸禄,在接官村建造了一栋住宅,办了一所书院,教读儿孙和邻里孩童。他的孙子聂应科在他的教授下也考中了进士,“爷孙同进士”一时在上高传为美名。不避权贵聂应科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曾任御使之职,同祖父一样为官清正,卓有政声。据明万历间漳州的官方纪事碑中载:推官聂应科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视察漳州知府周锋在铜山所设浙兵营防务工作。当时正值戚继光抗倭时节。任御史时,《中国思想家评传·潘季驯评传》中有记:其中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聂应科“弹劾潘季驯衰老无裨,疲驾负乘”的言辞尤为尖刻。潘季驯(公元1521-1595年)为明水利家。《明史·张廷玉传》《明史列传马经伦》又记: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因侃侃直陈,不避权贵,“御史聂应科等19人俱调外,留者并停薪一年”。据《上高县志》记载:聂应科以侍奉九十岁的老母为由,“后以亲老告归,侍养廷闱,课督孙子,捐资修葺学宫作记重新文阁”。他以聂珙为榜样专事培养后人,一时声名远播。聂珙故居及墓地聂珙的故居坐落在豸上村中心地段,是豸上村聂姓的祠堂,但其故居曾于清同治五年(公年1866年)被火焚毁。今存在牌坊石物件,与聂珙故居形成了一个整体,当时十分气派。聂珙葬于上高县西35公里九峰山苏公平背后。墓呈椭圆形,长4米、宽3米,周围石砌,中间封土。墓前两侧竖望柱一对,有石碑两块。墓碑横式阴刻隶书:“山东兵备道副使聂珙公墓”。
❺ 宜春籍将军
有一位,叫杜平。杜平(1908-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❻ 黄埔军校有江西宜春籍学员吗
好像有,反正有九江市的,我认识
❼ 丰城人的籍贯是写江西省丰城市还是写江西省宜春市
丰城人的籍贯,
是写江西省丰城市。
丰城,江西省试点省直管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盆地南端。东临抚州临川区、南昌进贤县、南临抚州崇仁县、乐安县、吉安新干县,西接宜春樟树市、高安市,北连南昌新建区、南昌县,距南昌60公里、南昌昌北机场70公里。
丰城原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故又名“剑邑”,还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的故乡,拥有剑文化、瓷文化、水文化、书院文化和古建筑文化等历史文化;孕育了徐孺子、雷焕、王季友、揭傒斯、邓子龙、夏征农等近现代名人。
丰城是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江西省煤炭生产重要基地,江西省重点能源基地,享有“煤海粮仓金丰城”之称。
❽ 丰城人的籍贯为什么是江西省丰城市而不是江西省宜春市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籍贯不是户口,他可以不是同一样地方,公安部给的定义是:某人的籍贯是在此人出生当时,他爷爷的户口所在地。这里要注意一个字眼:出生当时。至于出生以后爷爷有可能迁移了户口,但是这并不会改变他孙子的籍贯所在。所以一个人的籍贯是在他出生当时就已经确定了,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一个人的户口可以不断地改变。
第二,丰城在2014年已经设为省直管市(县级),已经不属于宜春管辖。
❾ 宜春籍的明星各位都有谁
有好多东红明星
罗晋
胡希凡,男,1988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内地青年演员,毕业于北京影视学院。演艺经历丰富,曾做过演员副导演,对剧本和角色的把握精准。代表作品有《怒海红尘》、《我的故乡晋察冀》、《异镇》、《冲向黎明》、《独狼》、《我和我的传奇奶奶》、《第一纵队》、《孤影》、《杜心五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