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乔丹当年著名的罚球线起跳扣篮是在哪一年扣篮大赛上

乔丹罚球线起跳是在1987年第四届扣篮大赛。参赛人员有乔丹、滑翔机德雷克斯勒、顶替有伤无法出战的多米尼克-威尔金斯的杰罗姆-克西等 冠军乔丹 第二年的冠军也是乔丹

2. 乔丹罚球线起跳扣篮分解图

1988年的芝加哥见证了扣篮大赛史上的巅峰对决,除了“人类电影精华”威尔金斯,“小土豆”内韦伯和“滑翔机”容德雷克斯勒,乔丹的最后一扣:自球场对侧运球向篮下奔袭而来,从罚球线骤然起跳,飞身腾空,挺胸屈腿,伸舌吐气,大力灌篮,决赛中让1985年赢过自己的威尔金斯成了手下败将,乔丹在罚球线起跳后在空中飞翔的轨迹比当年的J博士更加高远,滞空更是变化多端,后来,当摄影师剪切记录这一扣篮全过程录像时,骇然发现在任意瞬间将画面定格,乔丹飞翔的身影都近乎完美。

3. 乔丹罚球线起跳扣篮,罚球线离篮筐多远

5.4米的距离

NBA的三秒区为5.8米X4.88米

而球筐跟篮板的距离为40公分。

所以,罚球线到篮筐的距离应该为5.4米

CBA采用的是国际篮球的规范场地,罚球线距篮筐为5.3米

NBA比CBA罚球线长! ̄

4. 乔丹罚球姿势

其实发罚球姿势还是适合自己的最好,不用刻意去模仿

5. 乔丹的闭眼罚球是为了什么

1991-92赛季,穆托姆博还是一个菜鸟。掘金主场面对来访的公牛,走上罚球线的乔丹突然停下了运球,伸着耳朵听穆托姆博说话。随后乔丹对穆托姆博说:“我要闭上眼睛罚这个球。”那时还不知天高地厚的穆大叔回答:“你不会这么干的。”乔丹很开心地笑了笑,回应道:“你可能不知道,我以前经常这么干。看好了,这球是给你的。”话音未落,乔丹闭上双眼,像往常一样,稳稳出手罚中。命中后回防前,乔丹还不忘加上一句:“菜鸟,欢迎来到NBA。”
98全明星,有可能是为了保留23分故意罚失。
92年对尼克斯,尤因挑衅。

6. 乔丹罚球的特点

双腿张开与肩同宽,右脚稍微比左脚靠前多出半个脚掌。用右手在地上拍三四下。感觉一下球的重量,之后双手托球向空中抛两三次(抛的高度不超过头),熟悉球的感觉。肩膀放松、双膝稍曲,眼睛瞄准篮圈,投出去(这些跟其他罚球姿势差不多一样)。

7. 乔丹罚球命中率在联盟可以排第几

乔丹职业生涯13年平均命中率49.7%,场均得分:30.12分。
1、在15年的职业生涯中,乔丹的场均得分高达30.12分,这一表现力压威尔特·张伯伦,成为联盟历史上的场均得分王。更加值得称道的是,“飞人”15年的生涯中10次成为NBA得分王,这同样是前无古人。1986-87赛季至1992-93赛季,乔丹连续7个赛季获得得分王头衔,这一表现追平了张伯伦此前创造的纪录。
2、乔丹职业生涯单场最高得分为69分,那是在1990年3月28日对阵骑士的比赛中创造的。那场比赛“飞人”全场37次出手命中23球,砍下69分的同时还有18个篮板、6次助攻、4次抢断的成绩,最终帮助芝加哥人通过加时以117比113获得胜利。而在1992年6月3日,在对阵开拓者的总决赛,首场比赛中,乔丹仅前两节比赛就砍下了35分,这创造了NBA历史总决赛上半时得分纪录。

8. 乔丹罚球线起跳扣篮穿的是哪双鞋 !

老版 乔丹1代和3代 都穿过,扣篮大赛搞过两次 所以你知道的

9. 体育乔丹罚篮不算犯规吗

不算,在联盟内部有一个规定,在比赛中若某球员能打进一个精彩进球,哪怕有犯规现象,裁判也会视而不见,比如詹姆斯的螃蟹四五步上篮,再说,被称为神的男人会被判错吗?

10. 乔丹历史上有一次从罚球线起跳扣篮,扣进了,谁能给个视频看看

推荐一个视频给你:真正的乔丹罚球线扣篮(http://v.youku.com/v_show/id_ce00XMjA5NDYw.html)

乔丹经典于世的罚球线起跳。 这个扣篮,乔丹在1984年的扣篮中曾经表演过,但飘逸有于,刚劲不足。这次经过改进后,乔丹再复秀出。一直退到 球场的另一边,然后开始带球助跑。 准确无误的踏在罚球线之前,虽然腾空跃起。 在慢动作的效果下,乔丹好像凝结在了空气中。看过1984年扣篮大赛的人,一定知道乔丹在第一次罚球线扣篮时的动作和1988年那次颇为不同。 第一次时,双腿双手在空中都是伸直的,动作单纯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所以尽管精彩,但在视觉感官上不够丰富。而第二次,则在动作上和力度上都有了新的注释。

腾空后,双腿蜷曲起来,在到达最高点时,腿就又往上蜷提了一下,从而使腾空看上去更加高远。还是单手抓球,在开始时是伸直的。在下落的时候,握球的手臂往后略缩,为扣篮的力度做了空间上的准备,然后把球砸进篮框,随后落地。 从升越到滑翔到陨坠,无不拿捏的恰到好处,弹跳之高,腾越之远,滞空之久,力道之键,动作之波折有致,滑翔之抑扬控纵都让人匪夷所思,叹为观止,唯有击节赞叹。漫长的五十多年的NBA史上,真正能把这个动作做的完美无缺的。只有乔丹一人而已。 再无人能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