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学习女排精神活动
女排精神,激励了很多人。每当提起女排我们就会肃然起敬,发自内心的敬佩。国足通过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希望他们能吸取女排的拼搏精神,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那么女排精神是什么呢?理解女排精神才能更好的学习她们。
三、看夺冠,体会女排精神的内涵,将勤奋拼搏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看夺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一想,女排为什么会夺冠,夺冠的背后,付出了哪些艰辛和不容易。很多朋友喜欢体育明星,我们在看他们比赛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想想他们背后下了多少功夫,我们也要在实际中,将他们的拼搏向上精神作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Ⅱ 观点声音:国足学“女排精神”还来得及吗
9月1日,中国男足就将客战韩国,再次踏上12强赛的舞台。而这段时间,“女排精神”这味鸡汤正不断的从四面八方灌入国足的脑中。
当国足将士低调出征,言必称“团结”和“集体”时,8月30日总局政府网站刊文《国足学“女排精神”还来得及吗?》,称“中国男足欲两周内学到‘女排精神’?门都没有,早干嘛了”。
中国女排里约夺冠前,已多年没人提“女排精神”了。没拿世界冠军、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就“没精神”了,一拿冠军就“来精神”了?类似的还有中国女足,成绩一好,就“铿锵玫瑰”;成绩一差,“铿锵”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最了解“女排精神”的当然是郎平,她对女排一夺冠很多人都来了“精神”很反感,她在场边接受采访第一时间纠正说,“光凭精神拿不了冠军,中国女排夺冠是由很多细节决定的”。
里约之后中国体育的最大热点,即9月1日一触即发的国足12强赛首场客场对韩国之战。几天来,“国足急需好好学习女排精神”之声铺天盖地,但国足应如何学,“女排精神”细节都有什么,“女排精神”到底从何而来、始于何时?始于袁伟民率队夺冠、中国女排五连冠时代,那之前有没有?中间隔那么多年到陈忠和再率队夺冠,“女排精神”去哪了?再到郎平12年后两连冠,还是同一个“精神”吗?……都没弄清楚,学什么?只嘴上说,纯是“嘴货”。
从8月20日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到9月1日国足对阵韩国,不到两周时间,“临上轿,现裹脚”、国足学“女排精神”来得及吗?
“中国女排精神”最早应始于1965年来中国援教的大松博文,更早则可追溯到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中国妇女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一直是中国文化最绚丽的瑰宝。
其实中国女排在大松博文来华前、已在与前苏联、东欧国家女排的交流中有了很大进步,但大松博文带来了更适合亚洲人的“魔鬼训练法”和快攻技术。靠这种训练法和技术,日本女排已连夺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世界杯首创于1981年),并保持了175场连胜的“奇迹纪录”。袁伟民“文革”后带中国女排重新起步,基本继承的是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法”。中国女排有与日本女排不相上下“练到吐”的训练强度、有最先进的快攻战术(背飞、加塞、短平快等战术皆男排出身的袁伟民等在中国女排首创成功),但又比日本女排有更好的身高和强攻能力。
非日本女排后来“精神不行了”,而是她们“身高越来越不行了”——若力量乃男子三大球中一个切不可忽略的因素,那身高、摸高就是女排中至关重要的实力之一。
中国女排先有这两点,就打下跻身世界女排前列的坚实基础,然后才有郎平“输、也要让对手害怕”的细节,及决赛对塞尔维亚最后一球换人发球、对方就手忙脚乱被打探头的“奇迹”。
中国男子三大球缺“练到吐”、缺力量,缺了多少年?
男足20年前刚练了个全民健身标准的“12分钟跑”就将早饭全喷出来后、惨被叫停;男排身高蹭蹭见长、却个个胳膊像麻秆;男篮击败伊朗拿到亚洲冠军和奥运会入场券那会,貌似训练已够刻苦,但里约场上与“浑身肌肉疙瘩”的欧美队一碰撞,才知道之前训练根本是“娘娘腔”。跑被落下好几米,大力扣球像拍苍蝇,一撞被撞出几十厘米,你心里想、或嘴上喊“输、也要让对手害怕”,有用吗?
“女排精神”早在几十年、甚至上千年前就形成了,中国男足欲两周内学到手?门都没有,早干嘛了。
郎平率女排夺冠只是这两年的事,但她训练场、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细节贯穿了她整个生活,包括她在不同国家执教、生活。有个故事说,郎平一次看到女儿很小时日记里的一段话后、深受触动。女儿白浪说“不喜欢妈妈是个女强人,不喜欢妈妈当教练场上训队员的样子”,所以郎平执教美国女排的第一件事是和队员一起包饺子。看看如今郎平指挥比赛,无论形势多么险恶、生死攸关,从来都气定神闲,赛后还与队员一一拥抱、每人说几句“悄悄话”。决赛击败塞尔维亚夺冠,郎平还拥抱了一名塞队队员。
光说学“女排精神”是空话,还要学细节,细节来自郎平、及女排训练、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更没法学了?学了也是皮毛、照葫芦画瓢。
“女排精神”源自亘古,与日本人大松博文有密切关系,郎平既师从袁伟民,也有自己在意大利、美国摸爬滚打的经验总结,现中国女排训练既有“练到吐”,也有高效率、高科技和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女排精神”实际上早已国际化,“女排精神”就是“体育精神”。
国足现在才嘴上学“女排精神”,打韩国、伊朗肯定已“远水解不了近渴”、来不及了,只能打哪算哪了。但若真正从“练到吐”的“女排精神”精髓开始学,将来必管用。
Ⅲ 如何看待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这件事
如何看待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这一件事。我认为国足观看是必要的,但是像女排精神,融入国足的心中才是最重要的。在我国有许多的体育项目都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国足一直都被视为我国体育界最为差劲的一个项目,并不是因为其能力有限,而是因为在训练模式以及训练的态度上竟然非常不满意说导致的。国足和女排一样,在建立的时期基本是靠近的。但是国足的发展却远不如女排的发展,本来以为进入世界杯是国足的开始,现在发现是国足的巅峰。
对于国足而言,我们并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根本性出发,才能更好的改变当今的现状。训练强度,改善训练态度,贯彻女排精神,才能让国足变得越来越好。
Ⅳ 国足准备观看电影《夺冠》,是为了学习女排精神吗
影片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期间,几代中国女排不同阶段的状态与精神风貌。
影片中,吴刚饰演的教练嘶吼着:“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别哭!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巩俐饰演的郎平教练说:“放心地去打,放开地去打,豁出去打!”黄渤饰演的教练说:“球可以输,人不能输!”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女排经历高潮和低谷,怀疑和革新,一次次登上冠军领奖台。影片是对中国女排历史上几位功勋人物的致敬,更是对一支传奇队伍的激情侧写,是对永远燃烧的中国力量的呼应。
Ⅳ 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你觉得有必要吗
这一话题是非常值得讨论的,我个人角度来说这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提议。国足的实力水平和中国女排进行对比就犹如天和地的距离,国足观看由中国女排原型拍摄的电影《夺冠》不仅具有战略正确意义,还可以加强团队的凝聚力,让国足球员反思同样是集体运动,为何在世界排名中会相差如此之大。
不论从宏观的战略意义来讲还是从微观对球队的团队意识改观来看,观看和学习以中国女排精神为核心代表的主题电影,都对中国足球具有深远且积极的正向意义。
Ⅵ 关于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一事,你有何看法
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是非常具有战略正确性、以及可加强队伍凝聚力的一种方式。中国足球走到今天,虽然还没有在世界体育坛上有过一席之位,但是他们在中国人的眼中还是一支茁壮发展的队伍,广东恒大队又被作为国家足球队的入门级别,吸引了许多家长将他们的孩子进入到这些明星高校里面去。然而国家足球队的不仅仅要加强训练的强度,还需要心理上的建设才能使得一支球队更加的充满杀伤力。
希望中国男足在观影夺冠后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行为看法,多一点爱国心,有更多的乘风破浪冲向世界顶峰。更愿某一天世界足球史上有中国足球的名字。
Ⅶ 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什么是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指的是:敢打,敢拼,不放弃,只要有一丝成功的希望,就要勇于挑战。这对于国足近日来的颓废形式,会是一个良好的强心剂。
Ⅷ 国足将集体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
我觉得是永不放弃。中国女排经历了浮浮沉沉,有巅峰期的高度,也有坠落低谷的低落,但是女排从来没有放弃过。
Ⅸ 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指的是什么
国足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指的是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这种精神使中国女排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队伍,能吃苦,能耐劳,就算每一次训练都很辛苦,摔破皮,摔伤腿脚,打伤手,高强度的训练使她们伤痕累累,但他们却一点都没有退缩,而是迎难直上,扎扎实实的练好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发球,接球的动作。
而中国女排这种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精神,不仅中国国足需要学习,这种精神更值得全中国人去学习,无论在各行各业我们都需要这种精神的人,只有拥有了这些精神,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Ⅹ 对于国足将集体观看夺冠学习女排精神一事,你怎么看
国足将于8日下午集体观看中国女排电影《夺冠》。在适当放松同时,国脚们也借观影之机深刻领会“女排精神”内涵,从而接受一次有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励志教育。
《夺冠》是由陈可辛执导的剧情运动片,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子排球队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9月2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国足代表的是中国力量,需要坚持不懈的决心,离不开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必胜的信念。时代的进步也为国足带来了优异的学习实践条件,对《夺冠》的观看,可以使他们近距离的了解那些年代里女排所身处的环境以及她们艰苦奋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