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足的未来
『壹』 中国足球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当你技术不行的时候,可以靠身体;当你身体不行的时候可以靠技术;当你身体和技术都不行的时候,可以靠速度和意识;而当你没有意识、没有身体、没有技术、没有速度的时候,你靠什么?想到这里,真是心灰意冷,中国足球再有一百年,能不能捧起大力神杯?估计从现在起,没有100岁阳寿的人,都准备好“家祭毋忘告乃翁”吧。
『贰』 中国男足在国际上的排名是多少,你看好国足的未来吗
这些天,中超第一阶段比赛结束之后,国家队利用此次间歇期在上海组织了一次集训。虽然只是一次普通集训,但足协大大陈戌源却极为重视,亲自前往集训地探班,他在探班期间训话国脚的视频也曝光了出来。
在视频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听到陈戌源大大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足球,应该在大国舞台上,有我们自己的地位,要争取这个地位,要求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好吧,等下次世界杯来临,如果三个大国的男子足球队整整齐齐都被挡在世界杯决赛阶段之外。那么,让我们一起啃着猪脚、喝着啤酒,看电视里的一众小国为我们三个大国公民提供娱乐服务吧!咱大国的老百姓,才懒得在泥巴地上和你们一起为个破球搞得脏兮兮的。
『叁』 谈谈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原地踏步的是“中国足球”,让人感到悲哀的还是“中国足球”!
中国足球每向前一步,都会引来不少的“看点”。看惯了中国足球的环境,已经能分析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趋势,就在现在的体制下我们能洞察关于它的本质是如此的容易。不懂足球的人,正在慢慢地懂得中国足球;不能理解中国足球的人,正在渐渐地明白:“足球不应该这么踢”。
长期以来,中国职业联赛的技战术水平和足球界的整体素质没有什么提高,可以说是原地踏步甚至还不如计划体制下的“赛会制”,于是为了刺激市场,投资人不择手段打假球,贿赂裁判,用“激素法”强心,用以维持逐渐没落的足球市场,在功利主义的摸爬滚打下忽略了青少年足球的建设,“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谈,他们的功利思想,不会,也不可能为足球这个拖累企业的产业作长期的投资,青少年足球教练素质低下,任人唯亲,就更不要说他们更为孩子们灌输什么先进的足球意识和教导知识性极强的技战术理念了。一代又一代,不同的人重复走着前辈技术粗糙、能力底下、非合理身体接触对抗的老路,不论甲A还是中超,其联赛的含金量和欣赏性何从谈起?频繁的失误,缓慢的进攻,摔跤式的身体对抗,无聊的拖延比赛时间。。。这样的联赛水平,难道不是明日黄花蝶也愁?观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对于这种乏善可陈的联赛,没有必要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上面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斫择欣赏价值更高的国外联赛更能让真正的球迷赏心悦目,何乐而不为?失去了球迷,等于失去了足球的市场,没有政府优惠政策的民营企业俱乐部,急于脱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足球明显成了“不良资产”,被更多不愿意再烧钱的老板们所遗弃。总而言之,造成不良的恶性循环的一切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来限制资本利益下所衍生的假、恶、丑现象,既然没法根除而流之于皮毛的应付,对中国足协来说,他们的生存条件不已市场为基础,因为他们的体制是“应试”性质的,对于更多的足球领导,他们的任务是上级指派下来的诸如“08奥运”的任务,于是,在任务业绩与足球发展两相权衡下,他们更倾向于前者以此升官发财。但是他们不知道,没有良好的联赛作保证,中国足球就是“断了线的风筝”,会越行越远。他们不能做到真正已球迷利益为本,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投资人,专业体制下的主管部门怎么能够出来职业体系下的东西呢?所以,不可能,08奥运、10世界杯不是为中国足球的年轻人作出的牺牲,真正牺牲的,是中国足球的未来。制度,像一支无形的手支配着一切,甚至违背客观规律,颠倒是非黑白。
中国足球屡屡溃败的根源是什么?中国足球将向何处去?
偏重一线队员,缺乏梯队机制
在热热闹闹的中国足球国家队与俱乐部队的背后,是沉默的青少年足球。不少从事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的官员与教练预言: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在后面!他们表示,中国足球队输球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输掉了今天;可怕的是,基于中国青少年足球基础连年萎缩的惨痛现状,中国足球可能输掉明天。
“我国至今没有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大纲。”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常务副总经理陈宏说,“如果我们不建立新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机制,中国足球永远没有出路!”现在如果说中国足球这个项目“死定了”,当然是危言耸听,但是,中国足球未来的一段路将越来越难走,并非悲观的判断。
事实上,中国足球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足球只是在国家队或者俱乐部一线队层面上“流行”。“流行”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巨额投入,意味着热闹与风光。可是,在二三线乃至基层足球因为被忽视而每况愈下的背景下,一线队的“流行”,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投入再多,也难逃低水平循环的噩运。
人口基数虽大,足球人口匮乏
“十三亿人中间为什么就挑不出十一个踢球踢得好的?”每逢中国足球队战败之际,总有球迷发出这样的质问。但是,一些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官员和教练表示,这种算法是不对的。应该问,十三亿中国人口中有多少足球人口?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的六十五万人;2000年至2005年,则降至十八万人,而当前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仅有五万多人。
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人口仅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有六十余万注册在案的青少年业余足球运动员。
2000年前后,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如今,生源短缺已成了国内足球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
曾在十年前担任重庆渝海足球俱乐部主教练的马渝昌回忆说:“当时暑假计划招三百人进行培训,结果一天之内就有五百多人报名。但是到2005年的时候,重庆市足协招夏训班,搞了三期,最多的一期二十多人,最少一期只有十来个人。”
完全走向市场,培训链条断裂
四年前,曾扬言要打造“百年俱乐部”的上海中远俱乐部与普陀区足协共建了一家青少年足球培训中心。四年后,中远俱乐部早已易主,而这家足球培训中心呢?“唉,这批孩子都‘失踪’了,他们都给浪费了……”普陀区足球学校校长隗礼让提起此事,满是遗憾。
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训练体制是一个线型培养和选拔体系。由国家拨款,确定编制,经过教练员首选,采用纯计划的组织形式进行。
推向市场后,这些都被打乱了。
中国不少足球俱乐部产权关系不明确,投资者频繁更换,他们多注重短期广告效益,较少注重俱乐部长远发展;足球产业开发不成熟,俱乐部收支失衡,拿不出资金投放到青少年梯队建设中。而一些俱乐部宁肯花重金去买“天价”球员,也舍不得在梯队建设方面投入。
选材质量有限,陷入恶性循环
国内不少足球学校仍然沿用脱离普通学校、集中训练的模式。陈宏认为,不少足球学校,其实是把家长管不住的孩子收进来,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在足球职业化初期,是有一些家长去‘搏’的,花钱让孩子去踢球,希望培养出第二个范志毅。”沈雷说,“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少了,尤其在大城市,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踢足球。”
“现在足球人才的选材质量大大下降,读书不好,放弃高考这条路,才去练足球。这样下去,中国足球会陷入恶性循环。”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杨建新说。
众多分管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官员与教练均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体教结合”是一条不错的路。重庆七中体卫艺处主任肖庆林强调:“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绝对不能是读不了书才去踢球的人!”
不择手段造假,起点缺乏诚信
肖庆林有三十多年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经历,耳闻目睹了很多“怪事”:“中青队应该是1991年龄段,但是有一个绝对主力,现在已经二十一二岁了。”沈雷说:“假冒年龄已经成了我国青少年足球比赛的一个‘毒瘤’,要割除这个‘毒瘤’,难度很大。”
隗礼让说:“现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非常急功近利,因为好的成绩决定了教练的工资、职称、奖金、位置……”锦标主义,以及锦标背后牵涉的巨大利益,导致不择手段造假,使少年足球原本的纯真与简单染上了不应有的虚假与污浊。
上海市足球协会青少年部主任玄刚说:“其实中国足协对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假冒年龄这一顽症,也是深恶痛绝的,但想不出特别有效的管理办法。现在普遍采用的是用测骨龄的方法来‘打假’,但测骨龄是一个选材的手段,而不是衡量年龄的办法,误差很大。”
金字塔塔基不牢,女足状况同忧
中国青少年足球告急!中国青少年女足更是岌岌可危!这是记者在调查中获得的一些令人心情沉重的数字:中国足球学校女生数量从最多时的一百五十人,降至五十人;有“足球之乡”美誉的上海市杨浦区,白洋淀足球场每年只能招到几个青少年女足选手。上海普陀区足球学校女足教练钱惠说:“现在要动员一个女孩子踢球太难了。泱泱大国,踢足球的女性才两千多人,而美国有上百万人。”
“下一个孙雯在哪里?”这是一个沉重得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包括孙雯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女足选手很多,全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女足队,下面还有梯队。”孙雯说。正是那个年代的良好基础,中国收获了女足的“黄金一代”。
2000年以后,中国女足跟男足一样,屡屡让国人失望。不同的是,男足让球迷愤懑,而女足留下的更多是一种心酸。
缺乏“精神”是现在中国女足输球的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女足金字塔的塔基不牢。中国女足重振辉煌的关键,在于中国足协要去精心播种,毕竟,“铿锵玫瑰”重新花开终需时日。
『肆』 中国足球的未来~
足球运动,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或名"塌鞠"。最早专的说法见《战国属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而且蹴鞠成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初入皇宫时,曾因没有球踢而一直闷闷不乐。后来刘邦特意为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宫",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另外,蹴鞠还成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伍』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足球不自由
兴师问罪的声音,到处都回荡着。“我们需要有人对失败负责!”问责制,似乎是很流行的事情。
当然没有人站出来负责,因为世界杯和中国足协无关,中国足协现在只负责奥运政治任务。退开一步说,哪怕有人站出来负责,或杜总或福主或龙王,他们负得了责嘛?他们引咎了,转身去谋一份其他差事,承担恶果的是谁?是最不应该承担恶果的球迷。
找人负责,其实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不负责的游戏体系,一个不负责的机构,一群无法负责的人。
中国足球长期处在不负责,却又不自由的封闭状态里,因此才能这样不断地以极端方式自我淘汰,一次比一次提前,一次比一次激烈。本以为朱广沪已经败得无以复加了,杜伊和福拉多的拉郎配,让一出更大的活剧呈现在我们面前。水滴球场,一个多么特殊的名字,水滴都可穿石,却滴不穿中国足球这块万世难裂的顽石。
因为奥运牺牲世界杯,只是这两年中国足球闹剧新篇章的内因,外因之一,是2005年选择瑞士盈方、而非亚足联官方公司WSG,为中国之队的市场合作伙伴。接下来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被抽入死亡之组,顺理成章。内外结合,药到命除,没有一点偶然因素,没有一点其他可能,impossible
is
everything。
这样的一出闹剧谢幕后,未来十年,中国足球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冰川纪。2010年没戏了,2014年,还得靠这些在水滴球场滴汗滴血的人拼争,即便到时候场边嗤笑和发呆的,不再是杜总和福主,这些人的竞争力能有多强,我们心里都没谱。
所以从2008开始,我们就得看2018的希望,只是希望在哪里?希望在此刻正在踢球的青少年身上。张路老师不止一次告诉我,现在全国12岁到16岁年龄组参加正规训练的青少年,不会超过1500人。南非无缘,带来的间接打击,会导致这个数字进一步萎缩。我们的希望在哪里?
形成这一切被动局面的根源,当然是我们的足球管理模式和管理机构。我们有着一个集政治服役和社会服务两大功能于一体的管理者,于是服役不成功服务不到位。中国足协骨子里更是在服役的,所以服役服务一有冲突,他们肯定先放弃市场,以牺牲中国足球自由为代价,去谋取政治任务的完成。
这样糊涂混沌的管理体制,怎么可能“水滴石穿”,完全是以卵击石。所以二十年来,中国足球都在背着莫名其妙的十字架爬行,看着别人一步一步的超越。
要避免未来至少十年的足球冰川纪,要避免水滴悲剧的再次上演,要避免中国足球走向灭亡,只有还中国足球以自由。把它还给社会,还给那些真正爱足球而不是玩弄足球的人们吧
『陆』 中国足球未来应该怎么发展
在经历了又一次的失败后,中国足球再次陷入谷底。从职业化至今,已经14个年头过去了。可中国足球似乎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没有什么提高。而中国足协并不明智的管理方式让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变得更加糟糕,这让中国足球的发展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足球好起来。
首先,我们要做好T队的建设,足球发达国家的俱乐部,只要是职业俱乐部就都有自己的T队,这为他们自己国家的联赛输送了许多人才,联赛的整体水平高了,国家队的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中国足球也需要如此,现在数数看,中国有足球学校的地方并不多。山东鲁能的足球学校算是比较成功的,还有上海东亚也是青训相当好的球队。但是,更多的地方缺乏T队的建设,没有青训,中国足球不可能好起来。如果我们的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能建设起自己的T队,相信中国足球的将来就有希望了。
其次,我们需要足协的正确管理。比如说最近足协的处罚,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净化我们的联赛,但是有些处罚的正确性仍然有待商榷。中国足协需要听取更多专家的意见,不要过分地自做主张。我们必须要将对联赛的规则制订和管理方式上尽量与世界先进联赛接轨,这样一来我们的联赛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中国足球的问题,是中国足球大环境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善我们的足球环境,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足球好起来。其实,现在中国球员的水平并不差,这次世界杯预选赛上,我们在实力上其实并不占劣势,只是我们在政策上的昏庸才让中国足球落到了如此的地步。
中国足球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些经历了中国足球一次又一次失败,但又一次又一次从失望中走出来,继续支持中国足球的球迷们,那是中国足球最大的希望,他们是最可爱,最伟大的球迷。请他们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只要还有人喜爱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就永远不会失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