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吴国所有大将排名

.周瑜 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2.甘宁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祖籍荆州南阳郡。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

3.陆逊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4.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5.吕蒙,字子明,他出身贫贱,所以不爱读书,但却在孙权的提拔之下,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变的读起书来,而且读的比许多儒生要多,在战事,他与陆逊联袂合作的杀关羽是大家熟知的的,他的才略,他的胆略,都在此战表现了出来。真是将才啊!可惜的是,也是命短,唉~~

6.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7.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凌统
(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年方十五岁,孙权遂拜凌统为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摄继父兵。后孙权复征江夏,凌统为前锋,斩黄祖将张硕,搏战登城,大获全捷,封为承烈都尉。不久凌统与周瑜等攻曹仁于南郡。其时甘宁在夷陵,为曹仁别军所围,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以拒曹仁,周瑜自分军救宁,反败为胜,因功迁为校尉。凌统虽在军旅之中,却亲贤接士,轻财重义,又爱士卒,士卒亦敬慕凌统。后从孙权往合肥,为军中右部督。时全军出阵,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却忽在津北出现,孙权遭围;凌统便率领亲近三百人攻入敌围,扞护孙权突走。凌统复还奋战,左右战士尽死,自身亦被创,仍攻杀数十人,待孙权无事方还。于是拜为偏将军。嘉禾六年,凌统病卒,时年四十九。孙权闻之,哀不能自止,数日减其膳,每言及凌统皆流涕,抚育其孤,又使张承为之作铭诔。

9.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还有些蒋欣,祖茂,陆抗,虞翻什么的,不用列入了吧

望点赞

B. 谁说江东无虎将,东吴十大猛将排行榜

说起三国演义中将领的勇武,被提起最多的就是温侯吕布、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营的典韦许褚。东吴的将领较少被提及。东吴当真就只有周瑜、陆逊这种儒将、没有善于单挑的猛将了么?当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少。

孙坚、孙策父子,弓马娴熟,战阵上极为勇烈。但他们是一镇诸侯,扮演的是君主的角色,所以就不算在内了。以下是东吴虎将排行榜,共列出10位将领。
本文只谈演义,不谈正史,欢迎拍砖,欢迎骂街!
10丁奉

丁奉是东吴的四朝元老,辅佐了从孙权到孙皓四代君主。一开始是甘宁、潘璋等人的手下小将,后来凭借战场上的骁勇表现,一路升迁。
尤其被人传颂的事迹是“雪中奋短兵”,丁奉率三千部下,脱去盔甲,扔掉长枪,手持断刃,直冲魏军营寨,斩杀魏兵无数。
在东兴之战时,刚一交手,丁奉就夺下了桓嘉(名臣桓阶之子)的长枪,接着飞刀杀死了他。
在曹丕伐吴时,丁奉一箭射中张辽的腰,导致张辽箭疮发作而死。曹魏外姓将领中数一数二的张辽,就这么死在了丁奉手中。
9陈武

陈武这人生有异象,面黄睛赤,也就是面色蜡黄(可能是肝功能不好)、眼睛发红(也许是红眼病)。
却说陈武与庞德大战,后面又无应兵,被庞德赶到峪口,树林丛密;陈武再欲回身交战,被树株抓往袍袖,不能迎敌,为庞德所杀。
这一场战斗中,吴军溃败,慌乱中,周泰、徐盛等吴将都身负重伤,孙权也差点被魏兵活捉。陈武在此不利情势下,居然能跟庞德大战一场。庞德的武力,那是连张郃、许褚、徐晃都曾交口称赞的。
可惜陈武命不好,衣袍被树枝勾住了,动弹不得,不幸被庞德砍死。虽然陈武的单挑实力肯定不及庞德,但正常情况下也不至于这么容易就阵亡。
8蒋钦

当孙策脱离袁术,到江东去自立时,蒋钦就来投奔了。蒋钦是从一而终地服侍吴主。蒋钦擅长箭术,曾经一箭射死过陈横。蒋钦也跟黄忠单挑过,能在黄忠手下走上数回合,然后全身而退,也算是不错了。
7韩当

韩当是孙坚时代的四大将领之一,资历不可谓不老。
韩当勇猛善战,曾经三十回合斩杀了张虎,一回合就杀死了焦触。也曾经与周泰二人合力,三十回合战平许褚。
6黄盖

东吴阵营资历第二的老将。黄盖善使铁鞭,曾经在几回合内就生擒了刘表手下的大将黄祖。
5程普

东吴开国老臣中的资历最深、年纪最长的一位。程普最耀眼的单挑战绩是30回合战平太史慈。另外,还曾经在数回合内打败蔡瑁,杀死胡轸和吕公。
4凌统

从凌统开始,东吴将领开始到达一流猛将的水准。凌统与张辽大战了50回合,但此时东吴鸣金,想来是担心凌统有失。由此可见,凌统的武力不及张辽,支撑50回合时已经隐隐约约显露出一丝败像。
凌统与乐进也单挑过,两人对打50回合,凌统颇有余力,但此时曹休放暗箭,射伤了凌统。
综合这两次单挑来看,凌统的武力应该是介于张辽和乐进之间,大致与巅峰期的曹洪相当。曹洪的武力表现起伏很大,其巅峰期大概是勉强与马超死扛四五十回合,救下曹操的那次。
凌统的武力大致就与那时的曹洪相当。
3周泰

周泰简直是东吴版的典韦,以舍命护主闻名天下。他的战绩主要有:
20回合杀死沙摩柯,而沙摩柯的武力介于曹仁和于禁之间。
多次救主,在战阵中五进五出,救出孙权后,又救出友臣徐盛。
一回合斩杀张南。
2甘宁

甘宁很有韬略,既能统领骑兵,又擅长水战,是全能型将领。其单挑实力也是江东一绝,冲阵能力简直是东吴版的赵云。
甘宁率领百名骑兵去魏军寨中劫营,不但成功,而且手下骑兵无一折损。
甘宁箭法了得,一箭射死了凌操(凌统他爹),射死了黄祖和蔡薰,还把曹魏名将乐进射下马去。这么多有名气有地位的人物,都吃过甘宁神射的大亏。
甘宁用刀也是一把好手,一刀砍死了邓龙,又一回合内砍死马延,再一回合斩杀张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20回合内打败了曹洪。
从这些战绩中可以推测,甘宁的武力略高于张郃徐晃,接近张辽。
1太史慈

太史慈与关羽、张飞一起去北海解孔融的围,三人冲入阵中如虎驱羊群。虽说太史慈的武力未必比得上关羽、张飞,但至少也是张辽级别的。
太史慈与张辽大战过七八十回合,也跟孙策大战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太史慈的箭术,几乎通神,指哪打哪。太史慈的箭术在三国演义的名将中绝对排得进前五名。
可惜出场表现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擅长治军和计略的缘故。太史慈虽然武力高,但在东吴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远不及甘宁。

C. 如果按综合实力排名,东吴的所有名将中谁会是第一名

东汉末年,汉室衰颓,群雄并起。先有黄巾军起义在前,又有董卓等人叛乱在后,一时间,烽火四起,战争频伐。直至魏蜀吴三分天下之际,汉室已名存实亡。在魏蜀吴三国之中,曹魏实力最强,东吴次之,蜀汉最为靠后。而在这三国之中,也有数不胜数的谋臣虎将,为各自的明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那么在东吴中,又有哪些武将能够排名前十,值得被人重视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名,孙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吴国的建立者。其父孙坚为长沙太守,兄孙策结交江淮世家,占据江东六郡。孙策死后,孙权继其兄位,管理江东。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又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武功谋略,不输于周瑜。

由此可知,吴国有名的武将,分别有程普、丁奉、凌统、周泰、黄盖、吕蒙、鲁肃、陆逊、周瑜、孙权。

D. 三国演义吴国武将排名

周瑜

(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世代为宦。助孙权兄策创立政权,官建威中郎将,吴中人称呼为“周郎”。后克皖,与策纳大乔、小乔。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为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208年)以左督(正指挥)与刘备联军败曹操于赤壁。后病逝。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
鲁肃

(172—217)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南)人。出身世家大族。初率百余人随周瑜至江南,得孙权敬重。建安十三年(208 年),曾军大举南下,他坚决主张联合刘备抗曹。任赞军校尉,助周瑜于赤壁大败曹军。瑜临危,荐其代己领兵,任奋武校尉。继续坚持与刘备的和好政策。

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他善于驭众,爱护士卒。赤壁一战,建议火攻,并领满载薪草、灌有膏油的船只数十艘诈降,乘机因风纵火,大破曹军,以功任武陵中郎将。后为郡守,征“武陵蛮”。官至偏将军,病卒。

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策死,与张昭等共辅孙权。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周瑜为左右督,大破曹操于赤壁(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官至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后曹操进攻濡须(在今安徽),他为前都督,率兵百余夜袭曹营,使魏军大惊。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孙权攻合肥,奋勇死战,为孙权所重。

E. 有哪些东吴的名将

  • 最有名的是东吴四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F. 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都有哪些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甘宁

甘宁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

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3、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4、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5、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G. 三国东吴名将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

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甘宁

甘宁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

曾经力劝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夺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对峙关羽,随孙权攻皖城擒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斩得数十首级而回。在逍遥津之战,他保护孙权蹴马趋津,死里逃生。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3、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4、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5、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H. 东吴的名将有哪些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 )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鲁肃

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孙权点赞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

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3、凌统

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少有盛名,为别部司马,行破贼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次攻打江夏,凌统部队为先锋,斩敌将张硕,破其水军,吴军最终得以斩黄祖,大胜而还。

被孙权任为承烈都尉。之后,随周瑜在乌林大败曹操,攻打曹仁所在的江陵,使曹仁退走。升迁为校尉。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军攻破皖,升为荡寇中郎将,领沛相。

又随吕蒙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任右部都督。从益阳回来后,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而撤军。撤军时,前部军队已经出发,魏将张辽等突然出现在津北,包围孙权。

凌统率亲近士兵三百冲入敌围,护卫孙权突围而出。凌统回身再战,左右士兵全部战死,凌统也身受重伤,依然亲自斩杀数十敌兵。直到孙权彻底安全后才退还。拜为偏将军。

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受命去接纳山中之人,一路上很受敬仰和欢迎,得精兵万余人。事毕病卒。

4、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

后来,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

从征黄祖,在赤壁之战抵御曹操,皆有战功。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使他留督濡须,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

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陈寿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

5、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汉族,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弘咨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称为“神交”,并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6、程普

程普,字德谋,生卒年不详,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

后来,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作战不利,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

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