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原本是私生子的西汉名将霍去病,为何17岁就成侯爷

西汉名将霍去病从私生子出身,到17岁获封“冠军侯”,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霍去病虽说是私生子出身,但作为皇后卫子夫的外甥,他的成长平台其实并不差,再加上霍去病自身的能力,漠南之战中一战成名,最终以17岁的年纪获封“冠军侯”。

汉武帝以这次军功不多,赏主帅卫青千金,未再益封。但霍去病第一次出征便取得如此战绩,甚至比其他各路军队主帅的战绩还要耀眼,因此汉武帝以其功冠全军,封为冠军侯,赐食邑二千五百户。之后,霍去病更是屡立战功,可惜英年早逝,24岁便去世了。

㈡ 少年英雄如何廉洁自律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年)仲秋的一天,沐浴在金色秋阳中的长安城皇宫,洋溢着一派喜悦欢乐的气氛。这一天,宫内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祝捷庆功典礼。在悠扬悦耳的钟鼓声中,汉武帝在文武大臣簇拥下,安坐在雕龙绘凤的御座上。庄严隆重的典礼开始了:两名黄门太监从殿外玉阶下引进七八名头戴金盔、身披描金锦袍的将军,走在最前面的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使匈奴闻之丧胆的“冠军侯”(古代爵位名)霍去病,他20出头,非常年轻,特别是他那英俊的仪容、魁梧的身材,十分引人注目。

霍去病来到殿中肃立站定后,汉武帝便命太监宣读诏书,论功行赏:“骠骑将军(高级武官名)逾居延,逐小月氏,攻祁连山,歼敌3万余,加封将军食邑五千户……”

隆重的典礼结束后,当霍去病正准备乘车返回军营时,一位黄门太监急匆匆地向他走来,笑着对他说道:“冠军侯请留步!”

霍去病奇怪地问:“公公有何事吩咐?”

太监道:“侯爷不必多问,等会便知。”

说罢,便请霍去病同他一起登车,然后命车夫扬鞭策马,向城外飞驰。不久,来到一座绿树环绕、飞檐碧瓦的高楼大院前,这时,那朱红大门外已有数十名侍仆在肃立迎候。

“侯爷请下车!”

莫名其妙的霍去病下车以后,面对那豪华的大院和肃立恭迎的侍仆感到十分奇怪。

“侯爷!”太监这时对他言道:“皇上念你长年在外征战,为国辛劳,立下盖世奇功,特派京中名工巧匠为侯爷修建了府第,现在就请侯爷回府……”

霍去病大吃一惊,心想:这怎么行啊!匈奴未灭,战争还在进行,我怎能离开军营和士卒,到这深楼大院中独居啊!

霍去病赶紧走到汉武帝跟前,言道:“陛下深仁厚泽,赐臣府第,臣感恩不尽,然这座府第,臣实不敢领受!”

汉武帝笑道:“爱卿劳苦功高,理当受朕所赐,就不必推谢了。”

“陛下,”霍去病急忙言道,“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汉武帝问道:“却是为何呢?”

霍去病慷慨言道的:“身贫微,自从戎驰驱沙场以来,屡受陛下赏赐,心已不安,今日怎敢再受陛下如此重赐!再说,今虽取得‘河西’大捷,然匈奴未灭,我北方父老姊妹仍遭蹂躏,臣的重任尚未完成,又怎能解甲卸胄,享安乐于高楼深院之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陛下,还是让臣即返军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为翦灭寇仇驱驰效命吧!”

汉武帝听了霍去病这一席动人肺腑的忠义之言,大受感动,便答应了霍去病的请求。不过还是说,这座府第暂且留下,待日后边患平息,乐享太平之时,再让霍去病去居住。霍去病这才谢恩出官,返回军营。可是,霍去病后来并未住进这所豪华的府第。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也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㈢ 西汉汉武帝时期侯爷列表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三个儿子被汉武帝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苏建,生卒年不详,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将领、官员。初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

张次公,河东人。早年曾为盗,后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立下战功,封为岸头侯。

韩说,(?-前92年),汉朝开国功臣韩王信曾孙,弓高侯韩颓当之孙 ,上大夫韩嫣之弟,西汉将领,按道侯。

公孙贺(?―前92年),,汉武帝时期将领。元光元年(前134年)至元鼎六年(前111年),先后以太仆之职出任轻车将军、骑将军、左将军七次出击匈奴,凭军功封为南奅侯,亦因酎金失侯。太初二年(前103年),代石庆为丞相之职,封葛绎侯。

李朔,陇西李氏,以校尉三次跟从大将军卫青讨伐匈奴,到匈奴右贤王庭俘虏了阏氏,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四月乙卯封轵侯。

公孙戎奴以校尉三从大将军青及匈奴,西汉从平侯。

李息,生卒年不详,北地郡郁郅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西汉时期著名将领。李息少年从军,侍奉汉景帝。汉武帝在位时期,李息曾多次担任将军,率军征讨匈奴,镇守边邑。因军功封关内侯。

㈣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侯爷,这些侯爷的封号都有哪些

魏其候、武安侯、冠军侯、关内侯、绛候、留侯、条候、穰侯、平津侯、淮阴侯、宣平侯、枳候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㈤ 主角穿越类似三国的世界的玄幻小说 开始考试写字晕倒了 后来被封为侯爷 里边有项羽刘邦

异世之小小复法师
龙虎宗弟子雷霆在练功制时不小心破除了祖师爷张天师曾经下达的禁制,得到了龙虎宗镇派之宝--镇灵珠,不过因为误动灵珠,导致龙虎山方圆百里的灵气聚集其身,爆体而亡。
灵珠守护住雷霆的神识,穿越到亚特兰斯大陆锡兰公国一个落魄少爷的身上。
异世人体质和地球上不同,无论雷霆如何修炼功法,最终聚集在丹田之内的始终不是真元力,而是魔力。
不过因为镇灵珠的阻碍作用,雷霆无论如何都不能释放出魔法,最终不得已使用符宗画符御符的手法来刻录魔法卷轴。

㈥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是什么原因

史书记载霍去病的死用"卒",霍光的死用"薨",是什么原因?

在古时候,地位等级划分很严格,上到帝王,下到百姓,这中间不知道分了多少个等级。要表现出他们等级不同,除了在称呼上面区分之外,在生活细节,还有服装穿戴等方面都会有区别,就连他们死了,叫法也是不同的。就比如说,帝王死后,称之为驾崩。诸侯死后,称之为薨,而大夫死后,则称之为卒,将士死后,称之为不禄,平民死后就直接称为死。从这个称呼上,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了,霍去病和霍光的死后按照常理,都应该用薨来形容,因为他们死后的地位都差不多。但是,朝中有大臣对霍去病的职位不满,所以有意的刁难,最后才让他用卒。

霍光和霍去病算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的关系还算是不错的,霍光能够入宫担任郎官一职位,也是因为霍去病去保举的他。霍光这个人品性很好,而且为人也聪明,办事情也很机灵,同时又很严谨。所以他入宫之后,就受到了汉武帝的欣赏。武帝对他也是极为信任的,他跟了武帝将近有30年的时间,是武帝执掌朝政期间极为信任的一位大臣。在汉武帝掌权的时候,他哥哥是外面征战沙场的大将,他是坐在朝中辅佐帝王的大臣。在整个朝堂之上,他是所有大臣中执掌了最高权力的人。

他活的时间比他哥哥久,他为汉室江山效力了这么几十年的时间当中,可谓是忠心耿耿,为国为民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他为人正直诚恳,做事情又果断稳重,因此在历史上,他就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当年上官桀等人发起政变之时,也是被他破解,废掉了刘贺,立下了汉宣帝,这才使得汉室的江山稳定下来。所以说霍光为汉室江山作出的贡献,其实比他哥哥还多很多。在霍光过世了之后,汉宣帝还给他办了一场非常特殊的葬礼,并且在他死后用薨来称呼。

㈦ 古代侯爷的封号有哪些

古代侯爷的封号有以下称呼:武安侯、宣平侯、条候 、留侯。

【参考资料】

武安侯

武安侯在历史上有名的有三位:一是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孙子、赵牧的儿子赵兴,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将赵兴迁徙至陕西咸阳,封武安侯。二是秦末农民起义时期,楚怀王封刘邦为武安侯。三是汉代武安侯田蚡(?---公元前131年)长陵人(今陕西咸阳),汉景帝皇后同母弟。公元前140年汉景帝崩,汉武帝即位。田蚡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就被封为武安侯。

【参考资料】

网络-宣平侯

㈧ 汉朝的侯爷是怎么分级别的比如关内侯,列侯………

汉初军功爵的等级划分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等四大等级。

一、侯级爵

即十九级关内侯,二十级彻侯。这是二十级军功爵制中最高两个爵位。其实在关内侯、彻侯之间也有差别。彻侯有封国,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关内侯有封邑无封国,其封邑在所属县的管辖下,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县内没有其他权力。彻侯与刘姓宗室的王、侯二等爵一样属于贵族爵,而关内侯则介于贵族爵与官爵之间,但基本属于官爵范畴,又彻侯在汉武帝时,为避武帝刘彻名讳,而改称列侯,其地位、属性均未变。

二、卿级爵

即十级左庶长、十一级右庶长、十二级左更、十三级中更、十四级右更、十五级少上造、十六级大上造、十七级驷车庶长、十八级大庶长的总称。关于卿爵,本来《史记》、《汉书》、《后汉书》有所提及,特别是《续汉书·百官志》注引刘劭《爵制》曾两次提到卿爵。一曰“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二曰“自左庶长已上至大庶长,皆卿大夫,皆军将也”。但由于对卿爵的提法比较模糊,特别是第二次提到时是“卿大夫”有失准确,未能引起注意,甚至认为刘劭把军功爵与西周分封制下的卿大夫制混为一谈了。现在看到了《二年律令》才知道,卿爵是二十级军功爵制中的等级划分之一。兹摘引简文并略作分析,以证实之。

卿以下,五月产出赋十六钱,十月户出刍一石,足其县用,余以入顷刍律入钱。 (《田律》)

这是一条卿以下爵位的交纳户赋、户刍的律文。文中提到卿爵的名称,但看不出卿爵的真正含义。且看下一条简文。

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关内侯以上比两千石,卿比千石,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公大夫、官大夫比五百石,大夫比三百石,不更比有秩,簪 比斗食,上造、公士比佐史。
(《赐律》)

这是一条讲官职与爵位对比关系的律文,它反映了西汉初年的情况。文中的关内侯以上,毫无疑问包括了彻侯,这是侯爵等级,下文讲“卿比千石”,好像没有讲清卿爵等级范围,但从下文的“五大夫比八百石,公乘比六百石,公大夫、官大夫比五百石,大夫比三百石,不更比有秩,簪 比斗食,上造、公士比佐史”的记述中给我们一个启示,五大夫至公士是逐级排列的,惟有卿至五大夫之间缺了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九级爵位,这就是刘劭在《爵制》中所说的:“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再明确点说,卿就是自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的总称,这也就是卿爵等级的代称。如果这条简文尚属孤证的话,还有两条简文足以说明问题。

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适(嫡)子,以孺子□□□子。关内侯后子为关内侯。卿后子为公乘。五大夫后子为公大夫,公乘后子为官大夫,公大夫后子为大夫,官大夫后子为不更,大夫后子为簪 ,不更后子为上造,簪 后子为公士。其毋适(嫡)子,以下妻子、偏妻子。

这是一条有关爵位继承的律文。按规定侯爵等级的后子是原爵位继承,卿爵等级的后子一律继承公乘,五大夫以下的后子都是降两级继承。继承者必须是嫡长子,如果没有嫡长子,姬妾之子也可以。由于本文目的不是探讨继承制度,故不再深谈。本文关注的乃是卿爵的含义问题,本条简文和上条简文一样,彻侯、关内侯以及五大夫爵位以下都是逐级连贯记述,惟独卿爵与五大夫之间,缺少自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这就意味着卿是左庶长至大庶长的总称,代表军功爵制中一个大的等级。下引一条简文也能说明同样的问题。

不为后而傅者,关内侯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簪 。卿子二人为不更,它子为上造。五大夫子二人为簪 ,它子为上造。公乘、公大夫子二人为上造,它子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为公卒。 (《傅律》)

这条简文是记述嫡长子之外其他诸子的爵位继承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述各级爵位继承问题时缺头少尾,即上缺彻侯,下少公士。这是由于彻侯诸子继承问题另有特殊规定,故不在此记述,至于缺少公士,是由于在降级继承爵位的原则下,公士之下已无爵位可继承。本条简文除缺头少尾之外,其他爵位的排列与上引两条简文相同,仍是在卿与五大夫之间缺少左庶长至大庶长九级爵位,说明在汉初的法律条文中,对卿的表述是一致的,它代表了军功爵制中的一个大的等级。

三、大夫级爵和小爵

大夫级爵和小爵本是《二年律令》中所反映的汉初军功爵制中两大等级,由于简文把两者连在一起记述,我们也只有合而论之。

关于大夫等级爵位,刘劭在《爵制》中也提到过:“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过去也是由于不理解汉初军功爵制的等级划分,而认为刘劭是附会西周时卿大夫制度。《二年律令》证明,西汉初年的军功爵制中确实存在这么一个等级。

关于小爵,刘劭在《爵制》中没有提过,但是说过:“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也”,而在《二年律令》中,对自公士至不更四个爵位则总称为小爵,实际两者是一致的,下面就引用几条简文来论证大夫级爵和小爵问题。

不更以下子年廿岁,大夫以上至五大夫子及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年廿二岁,卿以上子及小爵大夫以上年廿四岁,皆傅之。公士、公卒及士五、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畴官各从其父畴,有学师者学之。 (《傅律》)

以上所引简文是记述拥有各级爵位的儿子入户籍服兵役、徭役的起始年龄。但由于简文错乱不可理解。这种错乱可能是原来抄写时造成的,也可能是整理简文时造成的,为了能解读这段简文,笔者不揣浅陋,按律文的原意,对其文字顺序重新排列如下:

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子年廿岁,大夫以上至五大夫子年廿二岁,卿以上子廿四岁,皆傅之。公士、公卒及士五、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畴官各从其父畴,有学师者学之。
(《傅律》)

以上对该条简文的重新组合,由于是“删字解经”,与原简文肯定不完全符合,但其大意肯定不错。其本意是说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之子20岁入籍服役,大夫级爵(大夫至五大夫)之子22岁入籍服役,卿级爵位(左庶长至大庶长)之子24岁入籍服役。这就是说爵位级别越高,其子服役的年龄越晚,爵位级别越低,其子服役的年龄越早。值得注意的是,本应属于小爵范围的公士,在此律文中被排除了,这是因为公士之子在服役开始的年龄与公卒、士五、司寇、隐官之子一致的缘故。

以上是《二年律令》惟一提到小爵的简文,而且是与卿级爵、大夫级爵对比提出来的,所以弥足珍贵。另外,还有几条简文也提到大夫级爵同时也提到不更、簪 、上造、公士、四爵,此四爵实际就是小爵,兹引证如下。

大夫以上年九十,不更九十一,簪 十二,上造九十三,公士九十四,公卒、士五(伍)九十五以上者,禀鬻米月一万。 (《傅律》)

这是一条关于领养老粮的法律条文。由于大夫级爵(大夫至五大夫)领养老粮的同为90岁,故以大夫爵的等级来表示,而小爵四级的领养老粮的年龄各不相同,故以不更、簪 、上造、公士分别表示。实际这一条形同虚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活到90岁的已廖若晨星。但这条简文对我们来说却有实用价值,它说明在汉初的军功爵制中有大夫级爵、小爵级别的存在。在本条中为什么没提侯级爵和卿级爵四大级别,不言而喻,侯、卿两大级别是不需要领养老粮的,他们会有更高的待遇。

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七十一,簪 七十二,上造七十三,公士七十四,公卒七十五,皆受仗(杖)。 (《傅律》)

这是研究西汉初年授杖制度非常珍贵的资料,因为它具体地记述各级爵位不同的受杖年龄,而这不同爵级就包括了大夫级爵和小爵两大等级。大夫以上是作为一大等级来表述的,实际含大夫以上至五大夫等五级爵位,而小爵由于各级受爵年龄不同,是一级一级表述的。在这里也没提到侯爵和卿爵两大等级,估计他们另有退休养老制度故不与此并列。

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 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士五(伍)六十六,皆为免老。 (《傅律》)

这是一条关于退休免役的律文,也是按大夫爵级和小爵的不同爵级计算的“免老”年龄。这条律文所规定的免老年龄,比秦制要严。据《汉宫旧仪》记载,“秦制二十级爵,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年五十六免。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老,有罪各尽其刑”。相比之下,《二年律令》的免老年龄包括大夫级爵在内,比秦制高出二至六年。 《二年律令》的《傅律》中还规定有“睆老”律文。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注释的解释:睆老为减半服徭役。这可能是为弥补“免老”过苛的措施。

不更年五十八,簪 五十九,上造六十,公士六十一,公卒、士五(伍)六十二,皆为睆老。
(《傅律》)

在“睆老”律文中没提大夫级爵,这是因为大夫以上.爵位已享受五十八免老的待遇,不可能再有睆老的规定。但从对小爵四级睆老年龄规定来看,也是相当苛刻的。按秦制,有爵位一级以上56岁就免老了,而汉初的四级爵不更,到58岁才睆老,公士要到61岁。这种规定大概和汉初人口锐减,役源不足有关。

以上是根据《二年律令》论证了汉初军功爵制有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四大等级的划分,以此认识为基础,再回过头来看刘劭的《爵制》,就赫然贯通了。刘劭说:“秦依古制,其在军赐爵为等级,其率人皆军卒也,有功赐爵,则在军吏之例。自一爵(公士)以上至于不更四等,皆士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九等依九命之义也,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关内侯者,依古圻内子男之义也。秦都山西,以关内为王畿,故曰关内侯也。列侯者,依列国诸侯之义也。然则卿、大夫、士下之品,皆放古比朝之制而异其名,亦所以殊军国也。”在没看到《二年律令》之前,认为刘劭的言论,把军功爵制与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混为一谈,是牵强附会,没有学术价值,不值得认真考究,读了《二年律令》之后,才知道刘劭的论述是有历史根据的。综观刘劭在《爵制》中所讲的“诸侯、卿、大夫、士下之品”,与《二年律令》中的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小爵四大等级的划分,除小爵与士的称谓不同外,其他是完全一致的。有人可能要问:军功爵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是完全对立的新制度,怎么会沿用西周的旧称谓呢?其实这也容易理解,历史上任何一种改革,包括革命的变革,不论它有多么彻底,都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们建立的新制度,都难免或多或少带有旧制度的残迹。故从春秋、战国时产生的,到秦、汉还盛行的以军功为依据的赐爵制,套用了侯级爵、卿级爵、大夫级爵的旧称谓,也不足为怪。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汉初军功爵制中存在的四大等级划分,也就容易接受了,也就不会认为刘劭《爵制》是无稽之谈了。

知道军功爵制在汉初有四大等级的划分,对于研究军功爵制各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待遇,是非常有益的,它使军功爵制的研究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㈨ 古代侯爷封号大全

魏其候、武安侯、冠军侯、关内侯、绛候、留侯、条候、穰侯、平津侯、淮阴侯、宣平侯、枳候、、、封号多不胜数,一部史记记载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