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康熙身边的大臣有哪些

康熙前期的四大辅政大臣

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秘隆。

康熙中期的七大辅政内大臣容

姚启圣

施琅:原是明朝将军,后归清。精通水战。

魏东亭:康熙身边亲信,大忠臣。是作家二月河小说里创造的人物,原型貌是曹寅

明珠

于成龙

李光地

周培公:帮助康熙出谋划策

康熙后期的两大辅政大臣

郎世宁

张廷玉

㈡ 康熙时期有那些著名的文臣武将

1、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2、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3、赫舍里·索尼(1601年—1667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因索尼与其父硕色等通晓满语及蒙、汉文字,所以特命硕色与赫舍里·希福一起入直文馆,赐号“巴克什”。

授索尼一等侍卫之职,并从征界籓、栋夔等部。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在三官庙召见索尼议谈册立新帝之事。经过一番争议,决定奉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即位。

4、鳌拜(约1610年—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5、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㈢ 清朝名臣排名

1、开国名臣
范文程:明朝的秀才,在1618年努尔哈赤攻破抚顺后,入了清朝。在之后的岁月里,参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成为清朝重要的开国功臣、在康熙五年病死,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

洪承畴:大明朝的进士,陕西总督,五省总督,蓟辽总督,在松锦会战失败后,投降大清。之后为大清出谋划策,瓦解大明的联朝战略,制定入中原战略,稳定江南,进军西南。立下不是功勋。康熙四年病逝。

吴三桂:关宁名将,宁远总兵官。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在1644年的历史节点,各种原因之下选择大清,使大清赢得山海关之战。之后马不停滴,平李自成,进剿西南,立下不世之功。在康熙12年冬天起兵反清。康熙16年在衡阳病逝。

2、治世名臣
于成龙:康熙钦定的天下第一清官

张廷玉:整治松弛的吏治,完善军机制度。先后编纂《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等。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他爸爸张英也是大学士。

3、末世名臣
曾国藩:湘军的建立者,平定太平天国的首席功臣。为再造大清立下不世之功。

李鸿章:平太平、平捻、办理洋务、编练海军,兢兢业业几十年,做“裱糊匠”。

左宗棠:收复西北数省,足有开拓之功。

㈣ 康熙朝大臣有哪些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张廷玉、明珠、索额图、光地、施琅、郎世宁、汤若望、南怀仁、于成龙、姚启圣、周培公、魏东庭

㈤ 康熙朝各时期都有哪些有名的大臣

康熙时期有哪些有名的抄大臣?康熙初年,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异姓勋戚功臣辅政。

㈥ 康熙时期的名臣有哪些

1、张廷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2、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尔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有现代小说和史籍记载。

3、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4、赫舍里·索额图

赫舍里·索额图(1636年-1703年),号愚庵,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清代康熙年间权臣,世袭一等公。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康熙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5、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江苏、安徽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有《于清端政书》八卷等著作传世。

㈦ 康熙四大辅政大臣排名

四大臣辅政,康熙初年,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版,为辅政大臣权,史称“四辅政时期”。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异姓勋戚功臣辅政。

㈧ 康熙朝中所有大臣有哪些

康熙初年,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异姓勋戚功臣辅政。 四大臣执政初始,尚能齐心合力,基本上遵照福临制定的方针,继续完成统一中国的战争。康熙元年(1662)四月,奉四铺臣之命,吴三桂执杀南明桂王朱由榔。西南各地小股抗清势力纷纷归降,偏居台湾的郑氏部属亦有归顺者。三年三月,靖西将军穆里玛同定西将军图海,率八旗劲旅及湖广、四川、陕西三省绿营兵,镇压了大顺农民军余部李来亨领导的郧襄山区茅麓山抗清力量。至此,大规模的民族征服战争结束,清王朝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多年的战争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经济凋敝,民生涂炭。四铺臣面对百废待兴的局势,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安插流民,奖励垦荒,施行赈济蠲免政策,以苏民生。同时,他们依世祖遗诏精神,将顺治年间改设的内阁和翰林院撤销,重新恢复内三院名称,并加强对官吏的管理,裁汰了十三衙门,扩建了内务府,并注重督抚的楷模作用。几年间,经济发展,年谷屡登,社会秩序趋向安定。 从康熙五年始,四大臣之间的争斗日益激化。其中鳌拜与苏克萨哈矛盾尖锐。鳌拜凭其战功卓著,盛气凌人,同苏克萨哈论事多有龃龉,积以成仇。四朝老臣索尼,见鳌拜与苏克萨哈形同水火,却又无力排解,屡次呈请圣祖亲政。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附和鳌拜。而苏克萨哈威望浅薄,势单力孤,心非鳌拜所为而无力抗争。康熙六年六月,索尼谢世。班行章奏,鳌拜均列首位。七月,苏克萨哈乞请守护福临陵寝。鳌拜借机罗织二十四大罪状,杀苏克萨哈,为其擅权专政扫清了道路。 鳌拜操持国柄,结党营私,以控制国家中枢。文武各官出其门下,内外用其私党。凡事在家中议定,然后施行。鳌拜所为严重地威胁着皇权。康熙八年,玄烨亲政后,智擒鳌拜下狱。和硕亲王杰书等遵旨勘问,列其罪状三十款,将他永远拘禁,遏必隆也被革职锁拿。同时清洗了鳌拜党羽,四大臣辅政时期结束

㈨ 康熙朝都有哪些重臣

1、张廷玉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

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

六月,调吏部左侍郎。他“绝苞且,杜请花,锉玫肃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干便崭露头角。

2、佟佳·隆科多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

雍正帝即位之后,因为隆科多拥戴有功,所以命他与大学士马齐总理事务,并且承袭一等公的爵位,被授为吏部尚书。

很快就因为总理事务办得好,加封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并令他的长子岳兴阿承袭。而他的次子玉柱,从侍卫的身份被授为銮仪使。

当时隆科多极其受雍正帝的宠信,称呼他舅舅而不称呼其名。[8]雍正帝即位之初清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

3、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

康熙五年(1666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康熙七年(1668年),纳兰明珠奉命与工部尚书马尔赛调查淮扬水患,查明清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并商议修复白驹场的旧闸口,凿开黄河北岸河道引流。

4、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1667年),纳喇氏,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世祖福临谢世。已经出过痘的八岁皇三子玄烨登基,改元康熙。

世祖遗诏命上三旗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佐理政务。直至康熙八年五月,擒拿鳌拜,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史称“四辅政时期”。

5、于成龙

于成龙(1617年—1684年) ,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三藩之乱”爆发了。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