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侯国实力排名
1. 春秋时期各国实力排名和战国时期各国实力排名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回王相继称霸,答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余鲁国,中山等就不足一提,陈,蔡之流更不足挂齿。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三家分晋,七雄并立,秦国自商鞅变法国富民强,西方一霸,由于军功赏罚,秦卒敢于效死,秦国强弩也是一大利器,秦国当属第一 。其次是齐国,东海之滨,鱼盐之利,人口众多,简单说,齐国有钱有人,这是齐国的资本,所以我觉得齐国应该是第二。楚国地大物博,面积是当时最大的国家,不过楚国没有好好消化版图里面的蛮夷导致国内动乱不断,第三。赵国胡服骑射,北击匈奴,西战秦国,南打魏国,基本算一个战斗民族,不过,地理原因导致赵国没有发展余地,排第四。魏国与赵国差不多,魏武卒真的是当时的特种兵,不过感觉历史上,魏国大部分时间是被压着打的,第五。燕国老而不死,也牛过,打的齐国差点灭国,不过更多时候窝在北方看热闹,第六。最后一个,韩国,没什么说的。
2. 春秋战国这么多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怎么排呢
春秋战国这么多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怎么排呢?
春秋战国两个时间段加起来长达五百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消彼长,实力肯定发生位移。
宋国第九,作为商人后裔,两次亡国,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力量不强也不弱,春秋时期一度出了个宋襄公称霸,而且前期与郑国争锋,后与楚国短兵相接,一直硬抗,顽强的活着。
郑国第十,西周朝后期分封的国家随着周平王西迁,郑庄公开启礼崩乐坏的时代,可以说是时代开启者,初期诸侯国没有敢争锋的,但是死后被宋国玩死。郑国宋国成了晋国楚国争霸的战场。
3. 春秋时期,诸侯国势力排名。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说,前770年~前403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代。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4. 春秋战国时期各强国实力的排名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齐国;齐桓公。
2,、晋国;晋文公。
3、楚国;楚庄王。
4、秦国;秦穆公。
5、宋国;宋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战国时期:
由强到弱先后是:魏国、齐国、楚国、赵国、韩国、燕国、秦国。
(4)春秋战国诸侯国实力排名扩展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
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一个重大的发展是种种计量方法的采用,诸如保持人口和税赋的簿册、庄稼收成的统计,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5. 有知道春秋战国各大国的诸侯等级吗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楚率先称王后,春秋战国诸侯即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和附庸等等级。如:楚成王芈悍(前670~前624年在位)、邾桓公曹革(前488~前473年在位)、蔡庄侯姬甲午(前646~前612年在位)、曹惠伯姬雉(前796~前760年在位)、赵襄子赵毋恤(前476~前425年在位),卫怀君姬□(前281~前254年在位),等。
6. 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什么
齐鲁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楚国实力最强时方圆六千里土地。韩国和英国实力最弱,韩国虽然地盘不如英国,但是他有申不害变法时实力很强啊,只不过变法失败最后。燕国地处偏远地区寒冷地盘虽大,人口不多,国力也不成。魏国在战国前期,李悝变法,魏文侯时期。魏武侯时吴起为将吴起一生72战。胜多平少,从无败绩。为魏国开疆扩土,为魏惠王争霸奠定了基础。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变法,但是他变法的主要还是军事变法,经济农业上等不怎么样。
7. 春秋时期,诸侯国排名。
楼上的,问的是春秋不是战国。个人认为春秋没有哪个国家能称得上是首强,因为那个时候的实力总是在不断变化。例如春秋初期郑国最强,出现了有名的周郑交质。接着就是齐国,强盛了大约半个世纪。然后就是晋楚争霸,互有胜负。还有后来的吴越,这些都是盛极一时的强国。如果非要论出个高低,我觉得应该是楚国。因为他兴盛的时间比较长,地域范围比较广,也没有出现大夫列土封疆的现象。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综合国力比较强悍
8. 在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那七个国家,最强大的是那个
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拓展资料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由于郡县制度的加强,以获取土地、财富、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
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
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实力
在春秋早期各国排名
周----郑--晋---楚---齐---宋-----鲁------燕----秦----卫----蔡-----中山---曹
齐桓公小白时期----周国已经很暗弱了,齐桓公多次讨伐鲁国,与各个诸侯国会盟,尊王号,为始霸王
齐----晋----楚----宋-----周----鲁-----郑----燕----秦----卫-----.............
晋文公时期
晋---齐-----楚----宋----鲁-----郑----燕----秦---吴---卫-----.............
秦穆公时期,采用商鞅变法,率先进入封建社会,国力大增.使得各个诸侯国刮木相看
晋---齐-----楚----秦----燕-----鲁----吴-----宋-----郑---卫-----中山.............
吴王阖闾时期,攻献楚国国都,把一时称霸一方的楚国打败,会盟诸侯,.已经比较强大 了,但是根据我的分析,应该实力不如晋,齐,因为即使这样它还是讨好齐国,想拉近关系
晋---齐-----吴----秦------楚----燕-----鲁----宋-----郑---卫-----中山.............
越王勾健时期,灭了吴国,这个都知道,夺得了吴国的地位,而后来被楚国打败.
晋---齐-----越----秦------楚----燕-----鲁----宋-----郑---卫-----中山.............
到战国时期,三分刮晋
战国早年,
齐----秦----楚-----赵-----魏0----燕-----韩-----鲁-----中山
战国中早期
魏----秦---齐----楚------赵-----燕-----韩-----鲁-----中山
战国中期
秦-------齐----楚------赵----魏-----燕-----韩-----鲁-----中山
战国末年,秦始皇帝时期
10. 春秋战国诸侯国实力排名(1-10)
答:只是最鼎盛的话。。。 晋(晋文公)—楚(楚庄王)—齐(齐威王和齐桓公)—燕(内燕昭王)—赵容(赵武灵王)—秦—越(勾践)—魏(魏惠王)—吴(阖闾和夫差)—韩(这个貌似没哪个厉害的) 原因: 晋国能分出三个大国。。且都相当有实力。。那么晋本身实力必然不弱 晋国与楚国多年征战,不分胜负。。 强盛时期的楚国和晋国应该不分胜负 齐国在晋国分裂,楚国于晋国耗了多年后崛起,实力很强但应该不再晋楚之上 燕昭王联合了6国兵把还未衰落的齐国灭了。。实力也很强 赵武灵王胡骑衣装胡骑马的改革使得后来秦国虽然赢了长平却仍然没能那么轻易的灭掉赵国 秦穆公后不久。。。秦国在关外的大军在郩之战损失惨重。。无法外进 越国向来实力平平,然而勾践愣是击败了最强盛时期的吴国,但是他未能造成深远影响,越国强盛只是因为他的个人实力,所以不能排在太过前面 魏惠王原来挺风光。。。算得上一带霸主。。可惜被最强盛时期得齐国灭了 阖闾曾攻下了楚国都城,而夫差曾经北上迫使晋齐与他会盟,但是却都被勾践所灭,可见其内部的真实实力不强,主要是靠将领的个人能力打出来的 韩国,韩国有什么强的君主我想不起来,映像中的韩国只被人打过,却没打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