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大学排名
❶ 中国所有大学排名
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2006中国大学评价》。清华大学以267.55分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以226.61分、208.03分获得第二、第三名。清华、北大、浙大已经连续7年蝉联中国大学三甲。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与上一年度的前10名相比,上海交通大学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因上海交大连升三名[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而各下跌一名。 武书连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产生了综合实力更强大的新上海交通大学;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交通大学在过去的10年自身高速成长。上海交大在1997年是第21名,如果上交和上二医两校不合并,上海交通大学在2006年也会排在第5名。武书连说,如果原上交和原上二医迅速融合,上海交通大学保持最近10年的发展速度,那么将在三年以后挑战浙江大学第三名的位置。若干年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北大并肩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先行一步也是可能的。因为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发展速度也高于清华北大。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15所2006年中国一流大学。2006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和数量与上年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北京大学医学从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由第一名降为第二名;清华大学管理学从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浙江大学管理学由第二名降为第三名;天津大学工学从第六名上升为第五名,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由第五名降为第六名。从历年的数据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一旦失去医学第一名,就很难逆转。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36所2006年中国研究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首次进入研究型大学。不过,由于中国地质大学已经分别在武汉、北京两地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校名分别单独办学,各类资源设施等也将陆续分开,故此次进入研究型大学实际是对过去几十年办学效果的总结。两校完全分开后,无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很难再进入研究型大学。 与上年相比,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成都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6校进入中国大学前100名,其中贵州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5校是211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同时完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排名。清华大学获得工学第一名,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医学、哲学、法学、文学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历史学第一名,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管理学第一名。 业进行了排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本科专业第一名数量大幅领先其他大学。 课题组也对中国大学300个本科专
❷ 谁能提供1997年的中国大学排名
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❸ 中国最新的大学排名
2010年中国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在《2010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对我国大学(含港澳高校)进行“评星定级”,首次推出“201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以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产出的质量为基准,是对我国大学办学成就与办学水平的分级评价。评星标准强调的是大学的师资水平、毕业生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等。星级评价结果分为6个星级,最高为六星,最低为一星,今年仅评出“三星”以上大学。 在最新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等荣膺“中国六星级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等跻身“中国五星级大学”。第一名: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英语: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KU),是一所于1910年于香港岛成立的大学,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港大中文校训为“明德格物”,而拉丁文对应的校训则为Sapientia Et Virtus。大学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自2007年开始,港大被英国THES-QS持续评为全球前30名的顶尖大学,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第一名。第二名: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五所学院组成。科大现于多种大学排名被评为世界前50名,THE-QS在2010年将之评为亚洲第二,仅次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领域获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为两岸三地之首,其“EMBA课程”与“机械工程研究发表量”更是世界第一。第三名:香港中文大学
港大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CUHK),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及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组成,及后逸夫书院于1986年成立,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中大现在大多教学系皆有提供中英语课程。有些院系,如医学院,法律学院、药剂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大部分新开办的理学院课程,则全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第四名:北京大学
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北大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建立的学校,并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大学堂匾额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京大学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在中国历次重点大学建设中均被列入重中之重的建设序列。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的太学制度与现代的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第五名: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英文: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ityU),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大学现以工商管理、法律、工程、创意媒体、能源及环境作为五大发展重点,以“专业教育提供者”为大学定位。香港城市大学的前身为城市理工学院,于1984年根据《香港法例》第1132章「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条例」于九龙旺角成立。最早期的校舍位于今日旺角的工业贸易署大楼。8年後九龙塘又一村达之路的永久校舍落成後,於1990年起陆续迁入新校舍,并把原校舍转交香港公开进修学院作校舍用途。学校获得政府拨地,把原歌和老街临时房屋区的地段作为未来学生宿舍的位址。该校于1995年获政府授予自我评审 (self-accrediting) 资格,并正名为「香港城市大学」。1997年,在原威灵顿中学旧址设立九龙湾分校,专门为自资副学士﹑展翅计划及毅进计划的学生提供上课地点。第六名:清华大学
清华是中国最高学府,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清华园照片,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在历次重点大学建设中均被列为重中之重的建设序列。清华是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李济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第七名: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校徽国立台湾大学(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NTU),简称台大,是一所创立于台湾地区的全科性公立综合大学,亦为全台湾规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学。台大前身为成立于日据时期(1928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是日本九所帝国大学之一。台湾光复后,台北帝大于1945年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国立中央大学”,成为“教育部”资注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全校占地约达全岛陆地的百分之一。第八名: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名列985工程、211工程。目前的复旦大学由原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在2000年合并而成,辖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央部属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首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九校联盟(c9)成员、21世纪国际大学联盟。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同被复旦大学现任校长杨玉良公认为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依据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cation Supplement)的世界大学排名,复旦大学总排名为世界第103名,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第九名: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简称“中科大”,“中国科大”,“中国科技大学”,或者英文简称“USTC”。中国科大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111计划”和“珠峰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九校联盟(C9)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海外创新人才基地(共5个大学为清华 、北大、 中国科大、 上交、 华中科大) ,入选珠峰计划。第十名: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基于我国大学办学定位的不同,“2010年中国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名单”按“综合研究类”和“艺术体育类”对大学进行星级划分,并将港澳地区高校纳入201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评价中。其中,“六星级大学”有8所,“五星级大学”有19所,“四星级大学”有26所,“三星级大学”有45所。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入选“2010中国大学星级排名”五星级以上的大学是我国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是近期内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知名高水平大学、世界一流或知名艺术、体育大学”的主体。
❹ 1998年批准的211大学
1995年12月,第一批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共15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1996年12月,首批增加12所。总数变为27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1997年12月,第二批(67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新疆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2005年,第三批(12所):
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第四批(1所):陕西师范大学
第五批(5所):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❺ 大学排名2020最新排名中国
2020综合实力排行榜 清华北大浙大前三名
1993年,在武书连发布的我国第1个具有综合意义的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获综合实力第1名。1997年至2010年,清华大学连续14年综合实力第1名;2011至2013年,浙江大学连续3年第1名;2014、2015年,北京大学连续2年第1名;2016年至2020年,清华大学连续5年第1名。
武书连2020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前10名分别是:
第1名清华大学145.15分,第2名北京大学139.85分,第3名浙江大学132.06分,第4名上海交通大学109.23分,第5名武汉大学99.75分,第6名南京大学93.06分,第7名华中科技大学89.66分,第8名复旦大学87.25分,第9名四川大学84.74分,第10名吉林大学83.32分。
(5)1997年大学排名扩展阅读
2020年5月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为考研生择校提供了参考。
在本次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前三,其他进入Top10的学校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可以看出,前十强高校在全国的分布相对集中的,其中北京两所、上海两所、武汉两所,杭州、广州、南京各占一所。
❻ 1997年全国高校排行榜
1999年的
❼ 中国名牌大学排行榜
据《全国高校专业报考指南》显示,目前全国英语专业实力排名前20的院校分别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对外经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洛阳外国语学院、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重点推荐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
推荐理由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下有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单位,学术实力超强,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英语系的教学、科研队伍由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所成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目前全系有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23人、副教授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近20人。其中胡文仲、钱青、张中载、梅仁毅、吴冰、吴一安等都是国内知名教授,堪称学界的“明星教授”团队。
北外英语学院的毕业生前程似锦。2007年北外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到98.6%。半个世纪以来,外交部、经贸部等国家各大部委以及高校、新华社都活跃着北外人的身影,这可是一笔难得的校友资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推荐理由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科研实力在华东地区最强。上外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英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效果佳、科研成果丰硕、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副教授16人,不少教授、博导在全国英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担任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国家级教材评定专家和教学评估专家的重任,学科带头人始终占据全国外语学界的制高点。
英语学院有着本、硕、博层次分明且专业方向门类齐全的教学科研体系,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点(13个博士专业方向)、两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近千名,硕士生600多名,博士生150多名。
英语学院还承担了诸多服务于全国和上海市的大型英语培训、测试、翻译等项目,其中包括“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上海市通用英语考试”、“上海市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BEC商务英语考试”、自学考试、高考英语口试和笔试的命题、辅导和阅卷工作。
西安外国语大学
推荐理由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的前身是该院1959年9月成立的英语系,2002年6月通过专业调整、学科整合,更名为英文学院。英文学院所属英语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其英语专业于200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名牌专业称号,精读系列课程、写作系列课程、翻译系列课程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5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西外主要培养适合外事、外贸、外企等工作需要的专业外语人才及高校师资,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明显。
招生专业及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英语国家研究、跨文化交际;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与测试、翻译理论与实践、同声传译、导游翻译研究、商务英语研究。
2007年招生人数
英语语言文学95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20人。
北京大学
推荐理由
学校综合优势无须多说。北京大学科研实力强,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全国四个英语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英语专业教育的特色是:立足于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实用技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同时汲取千百年来西方文明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人文养分,以多重的视角和高超的境界观察和走入现代社会。“语言与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是北大英语系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实践。得益于综合性大学各学科交叉互补的教育环境,北大英语系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工具型的优秀外语人才,而且是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有较深造诣的“北大人”。
南京大学
推荐理由
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1981年批准的首批博士点之一,1994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近90年的漫长岁月,南京大学英语系已发展成为我国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作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文科院系,南京大学英语系注重研究,在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等领域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美国文学研究优势明显,四卷本《新编美国文学史》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南京大学英语系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有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0人,其中有19人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曾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进修深造。
南京大学在长三角一带知名度很高,在长三角经济迅速腾飞的今天,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复旦大学
推荐理由
复旦大学1984年建立的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目前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其科研成果丰富,在英语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英汉双语词典编纂与研究、莎士比亚研究、英美文学研究、翻译研究等方面尤为显著,其中英语语言学、英语词典编纂学、莎士比亚研究等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共有两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目前有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2人。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全国及国际英语讲演,辩论竞赛中屡获殊荣,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中一直名列前茅。该专业每年还向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海外交流(实习或深造)机会。
毕业学生的主要去向为:国家重要政府部门,国内外重要的教育、商务、企业、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推荐理由
英语学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英语学院的特色学科——商务英语和经贸翻译,更因其国内顶尖的师资实力、过硬的教学质量、绝佳的就业前景受到广大考生和社会的追捧,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攀升,考生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成为全国外语专业中最具吸引力的报名热点。
对外经贸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熟练国际化言语交际能力又掌握系统化国际商务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经济贸易、国际商务和跨文化等相关知识,使其具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和国际商务英语实践的能力。
英语学院现有教师10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6人,讲师41人,助教3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超过95%,有不少教师具有在国内外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或英语实践工作的经历,具备国际商务方面的丰富知识与经验,熟悉国际经贸业务的实际操作与运作,并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和各主要文化间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厦门大学
推荐理由
厦门大学的外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1人,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30人。目前,外文学院在语言与文化、文学、双语词典编纂、口笔译、外语教学等多方面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荣获多次奖项。外文系编纂的《综合英语成语词典》称誉海内外。
英语语言文学系的毕业生历年来都供不应求,每年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100%。他们在国家机关、学校、银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等单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受到欢迎和好评。另外,公共外语教学部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也招收研究生,但仅限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考生。
南开大学
推荐理由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于1997年10月建立,是由原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原外贸外语系英语专业及原旅游学系英语专业合并而成。现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9名,另外每年聘请8~10名外籍专家讲授部分课程。
南开大学翻译系于2002年11月建立,设三个专业方向:外经贸翻译、国际政治文化交流、科技翻译。现任系主任为吕世生教授。
2003年,南开大学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为全国首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和口译两个培养方向9所高校之一
❽ 1997年成都有哪些大学里,有这个法律专业
0301 法学(182)
1 中国政法大学 A +
2 中国人民大学 A +
3 北京大学 A +
4 武汉大学 A +
5 西南政法大学 A +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
7 华东政法大学 A +
8 吉林大学 A +
9 西北政法学院 A +
10 厦门大学 A
11 浙江大学 A
12 清华大学 A
13 湘潭大学 A
14 复旦大学 A
15 山东大学 A
16 南京师范大学 A
17 中山大学 A
18 南京大学 A
19 四川大学 A
20 郑州大学 A
21 湖南大学 A
22 苏州大学 A
23 湖南师范大学 A
2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25 重庆大学 A
26 上海交通大学 A
27 黑龙江大学 A
28 辽宁大学 A
29 安徽大学 A
30 兰州大学 A
31 南昌大学 A
32 南开大学 A
33 甘肃政法学院 A
3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A
35 华中科技大学 A
36 山西大学 A
❾ 全国大学排名
1995年12月,第一批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共15所:
北京颤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1996年12月,首批增加12所。总数变为27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1997年12月,第二批(67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茄盯者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新疆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2005年,第三批(12所):
西南大学、中则虚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第四批(1所):陕西师范大学
第五批(5所):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❿ 中国所有大学的排名
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2006中国大学评价》。清华大学以267.55分名列第一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分别以226.61分、208.03分获得第二、第三名。清华、北大、浙大已经连续7年蝉联中国大学三甲。进入前10名的大学依次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与上一年度的前10名相比,上海交通大学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因上海交大连升三名[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而各下跌一名。
武书连认为,上海交通大学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强强联合产生了综合实力更强大的新上海交通大学;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原因是上海交通大学在过去的10年自身高速成长。上海交大在1997年是第21名,如果上交和上二医两校不合并,上海交通大学在2006年也会排在第5名。武书连说,如果原上交和原上二医迅速融合,上海交通大学保持最近10年的发展速度,那么将在三年以后挑战浙江大学第三名的位置。若干年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北大并肩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甚至先行一步也是可能的。因为最近几年清华北大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发展速度也高于清华北大。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15所2006年中国一流大学。2006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和数量与上年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北京大学医学从第二名上升到第一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由第一名降为第二名;清华大学管理学从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浙江大学管理学由第二名降为第三名;天津大学工学从第六名上升为第五名,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由第五名降为第六名。从历年的数据分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一旦失去医学第一名,就很难逆转。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还评出了36所2006年中国研究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首次进入研究型大学。不过,由于中国地质大学已经分别在武汉、北京两地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校名分别单独办学,各类资源设施等也将陆续分开,故此次进入研究型大学实际是对过去几十年办学效果的总结。两校完全分开后,无论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很难再进入研究型大学。
与上年相比,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成都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6校进入中国大学前100名,其中贵州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5校是211工程大学。
《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同时完成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排名。清华大学获得工学第一名,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医学、哲学、法学、文学第一名,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第一名,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历史学第一名,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管理学第一名。
课题组也对中国大学300个本科专业进行了排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本科专业第一名数量大幅领先其他大学。
2006中国大学排行榜的全部内容见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06高考志愿填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