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排名
A. 唐朝五大名将应该如何排名,薛仁贵在其中排第几
第五:薛仁贵
薛家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以种田为业。他准备迁葬先辈的坟墓,其妻柳氏说:''有出众的才干,要等到机遇才能发挥。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您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迁葬也不算迟。''薛仁贵应允,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不仅因为他勇敢善战,更因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
B. 唐朝名将是如何排名的
武力排名
一,薛仁来贵,
二自,程名振,
三,杨素,
四,苏定方
五,薛讷,
六,尉迟恭
七,罗艺
八,高仙之
九,李绩
十,黄巢
统帅排名
1,李靖
2,李绩
3,郭子议
4,薛仁贵
5,李道宗
6,杨素
7,韩擒虎
8,李光弼
9,苏定方
10,薛讷
战绩排名
1,李靖
2,李绩
3,郭子议
4,韩擒虎
5,薛仁贵
6,苏定方
7,高仙之
8,杨素
9,契苾何力
10,薛讷
C. 中国唐朝十大名将
李孝恭、李靖、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李愬等
一、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李靖为副将,灭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
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武德九年(626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初,任礼部尚书,以功封河间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D. 唐朝名将排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其中的李孝恭、李靖、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及李愬等十大名将,有的为大唐的建立征战四方,有的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战功累累,有的在维护中央统治,对地方藩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朝建立后封赵郡王。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次年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升任荆州大总管,后因治理荆州有方迁任襄州道行台左仆射,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岁。诏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元,配享高祖庙庭。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祐,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英国贞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唐初名将,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社尔原是东突厥拓设,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后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迁,并趁西突厥内乱,夺取其近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但后来又被薛延陀击败,只得逃奔高昌国。
贞观九年(635年),社尔率部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社尔随侯君集平高昌,封毕国公,又先后征讨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社尔任昆丘道大总管,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后升任右卫大将军,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655年),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谥曰元,陪葬昭陵。
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公元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县觅子乡别家村西北约1公里处。
E. 唐朝名将是如何排名的呢
隋唐时期英雄辈出,唐初的名将是最多的,然后就是开疆扩土、保卫边疆的名将,还有安史之乱也造就了一批名将等等,可以说唐朝的名将数量是很客观的,在这其中真要给他们排名,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里,四姑娘就按照自己的观点来大体上给他们排排名,难免添加上个人的好恶,仅为一家之言。
苏定方:苏定方是被演绎评书黑惨了的名将,苏定方是在李世民称帝之后才开始为大唐服务的,之前的他曾跟随窦建德以及刘黑闼,在刘黑闼兵败之后回了家乡归隐,李世民登基之后,爱惜人才,苏定方应召入朝。他的功绩有一句话说的恰如其分:“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贞观时期苏定方的战绩并不是很突出,只是在跟随李靖攻灭东突厥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到了高宗时期,苏定方才真正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在655年的时候做为行军总管跟随程知节讨伐西突厥,这一斩是程知节晚节不保之战,苏定方在这一战中虽然正确的策略不被点赞,但仍然洁身自好。
F. 唐朝十大名将
唐朝的名将比中国以往的任何朝代都多,而且也都各个战功赫赫。而战绩最为突出,而且声名显赫的前十位将军则分别是:卫国公李靖、陈国公侯君集还有被称为英国公的徐世绩。除此之外还有被现代影视剧神话了的薛仁贵,王忠嗣以及汾阳王郭子仪还有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愬。
这几位大将之所以能名列前茅,这当然和他们卓越的军功是离不开的。先说李靖,李靖德才兼备,故以出朝为将,入朝为相而著称。他曾经统一江淮地区,平定岭南,剿灭东突厥汗国,为唐朝的统一和发展立下不少功劳。并且编写多部兵书,为我国早期的军事思想和理论奠定了基础,威名远扬。
排名第二的陈国公侯君集,在唐太宗时期任左卫将军,后改任兵部尚书,实际权力达到宰相之职。也曾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功劳不小。侯君集出生武士,所以在学术上没有太大作为;徐世绩被李渊赐姓为“李”,后来被唐太宗改名为李绩。是唐初的名将,曾击破过东突厥,高句丽等等地,在当时与李靖差不多齐名。薛仁贵更是跟随李世民创下了许多“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等许多军事神话。
王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曾奔走在抗击吐蕃的最前线。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他获得安宁二十多年。李光弼、李晟、王韦皋、李朔、几人也都是唐朝大将,为唐朝盛世的安宁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G. 唐朝名将是如何排名的
隋唐时期英雄辈出,唐初的名将是最多的,然后就是开疆扩土、保卫边疆的名将,还有安史之乱也造就了一批名将等等,可以说唐朝的名将数量是很客观的,在这其中真要给他们排名,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里,四姑娘就按照自己的观点来大体上给他们排排名,难免添加上个人的好恶,仅为一家之言。
苏定方:苏定方是被演绎评书黑惨了的名将,苏定方是在李世民称帝之后才开始为大唐服务的,之前的他曾跟随窦建德以及刘黑闼,在刘黑闼兵败之后回了家乡归隐,李世民登基之后,爱惜人才,苏定方应召入朝。他的功绩有一句话说的恰如其分:“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贞观时期苏定方的战绩并不是很突出,只是在跟随李靖攻灭东突厥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到了高宗时期,苏定方才真正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在655年的时候做为行军总管跟随程知节讨伐西突厥,这一斩是程知节晚节不保之战,苏定方在这一战中虽然正确的策略不被点赞,但仍然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