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姓氏排名
❶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姓什么的人最多
据我所知,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姓陈的人最多。
❷ 查找东莞市石排镇各村名
行政村(区):石排村、水贝村、埔心村、中坑村、燕窝村、田边村、谷吓村、庙边王村、下沙村、田寮村、福隆村、沙角村、太和社区、赤坎村、李家坊村、横山村、向西村、黄家壆村、塘尾村
❸ 东莞常平人哪个姓最多..
东莞 姓氏最多的是姓刘的姓氏了
❹ 广东什么姓氏最多...
广东什么姓氏都有,最大的姓有四个,陈、林、李、黄,广东四大巨族,分布广东:粤东,粤西、粤北、粤中珠三角全省及三大民系到处都是大姓,讲下四巨姓特点各有所长,(1)陈姓:南方巨姓,是称广东最多人口的姓氏,旧广东七二县都是多为大姓,也是广东分布最广的姓氏,还在广州省府建陈家祠,这代表着陈氏在广东最大家族人口最多的意思,称为:广东陈、最多人,即人口第一大姓。弱点就是广东历史上从未有出过状元和榜眼,缺乏分量级人物,陈姓可称为广东第一大姓即系人口最多,广东陈姓综合全省第一优势有以下几点,(1)陈有广东省人口第一大姓,(2)陈有广东省第一祠堂陈家祠,(3)陈有广东省第一大村乡,就是大长陇村委会一姓陈有4.5万人,广东陈可能还有一二点吧,以上是陈姓综合全省第一的优势。(2)林姓:南方巨姓,广东巨族,也是全省分布广泛及三大民系为巨族,广东林姓:粤民系珠三角地区林姓:是十大姓氏之一,粤北地区林姓:也是十大姓氏之一,粤东客家地区称为客家十大姓氏,潮汕巨族称号:陈、林、蔡,天下半,粤西巨族称号:陈、林、李,打人冇识死,广东集族且居规模最大姓氏,揭西钱坑镇和周边几镇连绵大规模主姓林,约三十个村委会一姓或林占多数叫主要姓林连连绵绵姓林成大片、范围极广、人口众多、现本地林姓人口十几万人,还不计外迁,广东没有一个姓氏规模比林大的、这是第1点(林姓是广东省姓氏规模第一大姓),还有广东历史上有揭阳林半县之称,历代揭阳县县长直至民国必须为林姓做,这一点在广东其他姓氏也是没有的,这是第2点:(林姓是广东第一士族),广东历史上科举状元最多的姓氏,三状元一榜眼,文状元,林大钦、林召棠,武状元,林德佣,文榜眼,林彭年,单:三状元一榜眼、在广东历史上没有任何姓氏能够比林姓多,这是第3点(林是广东第一望族)广东历史上林姓还有很多大官、贵人、名人、也极多的是人才百出的姓氏,明朝植民第一人,明朝海上霸主,林阿凤、四万军队曾多次攻打菲律宾、和多次大规模植民东南亚各国,林道乾四千兵马,败后带二千多人移民泰国北大年地区还当大官,这点在广东为较早、较多、较大规模移民,其他姓氏没有如此厉害的,这是第4点(林姓是广东历史上移民第一大姓),也是现代海外华人第一大姓的原因,广东省历史上最大㭜斗:广东陈林械斗,结果林姓赢,证明林姓是广东最惹不起的宗族,这是第5点(林姓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恶姓),广东一姓镇,揭西钱坑镇,是广东省唯一姓氏最纯正的镇达到99%都姓林有46000千多人,是一镇一姓一祖宗的姓氏大镇,这是第6点(林姓是广东第一最纯姓氏镇)第7点是广东省揭阳市地区市姓氏人口最多达100万人姓林,这个我发觉广东没有一个姓氏能够在一个地区市内拥有100万的姓氏人口,这个在全广东省计应该只有林姓有的,以上为全广东省综合第一的林姓优势,以下为综合第二,有广东省第二祠堂之称的林家庙,仅次于陈家祠,林姓有广东省第二祠堂,林家庙地址新会区罗坑石咀乡,广东林姓宗族基本人口数据分布如下,单揭阳地区100万,还有潮州、汕头两地区共有100万左右,潮汕地区共200万林姓左右,加汕尾地区,有60多万姓林,即整个粤东福民系计260万,还加粤东梅州、河源,两地区的客家民系有四,五十万的林姓,整个大粤东地区:共300万林姓,珠三角粤民系林姓最少有100万以上的,分布在,肇庆20万左右,江门20多万,广州15万,佛山10万,中山、珠海10万,惠州20多万,东莞、深圳10万,为珠三角地区最基本数据,粤西地区比珠三角还要多的,有100多万,粤北地区还有几十万姓林,整个广东省总计:粤东300+珠三角100+粤西100+粤北几十万,等于广东五百几万人姓林,在广东林姓仅次于陈姓,相对也不会少于李姓和黄姓二姓的,广东林姓人口众多,样样都比较突出是最了不起的姓氏,广东林姓综合全省第一优势综合和其他姓氏作对比的话,林姓是广东省最牛的姓名。以上可网络证实,或可实地考察证实。(3)广东李姓:布片各县市,较为常见,广东曾经:粤民系有无李不成村的说法,粤东、粤西,粤北,及珠三角,都是大姓,李姓人口数百万,有客家武状元李威光,及其它人物,广东李姓是前几名巨姓,广东望族,也不得了的,(4)广东黄姓:分布广泛,到处县市都是有排名的姓氏,东、西,北,及珠三角地区成大姓,黄姓人囗数百万,广东历史上有文武两状元,即黄仕俊、黄仁勇,是人才百出的姓,可称为广东第二望族,广东黄姓也了不起。以上四姓是广东最大的姓氏,广东四大巨姓。
❺ 东莞姓氏
我们没有这样的特殊的习性喔,不要乱讲。东莞姓氏有好多,不过没有“是”这个姓。你听错了
❻ 横沥 姓氏
横沥姓氏主要有:黄、香、刘、翟、罗、钟、卢、陈、练等。百家姓中原没有姓香的,而横沥镇却有5000人之多,是横沥的第二大姓,其中村头为最,是香氏的发源地。
❼ 百家姓广东东莞袁姓氏起源
姓氏来源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3、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袁纥氏,袁韦形近,韦回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袁纥氏。在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十一姓乞袁氏,实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袁、颜、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
❽ 有东莞或惠州的陈氏家族族谱吗
陈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位的大姓,人口众多。
寻根溯源
1.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2.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迁徙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历史来源 「陈」源出 ; 一 ; 出自「妫」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找到帝舜的后代胡公满 「妫」姓。封胡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并将其女嫁给他,伺奉舜祠,其后人以国名为姓。 二 ; 鲜卑族改姓,据《魏书》所栽,南北朝时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陈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陈。 三 ; 古代安南 ( 今越南 ) 国王有姓陈。 家族名人 陈胜 (前?~前208) 字涉,秦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人。秦二世时,与吴广起兵,天下之士苦秦苛政,相率归向。旋自立为楚王,势力颇大,后为其部下庄贾所杀。 陈平 (生卒年不详) 汉初阳武(今河南省阳武县东南)人。幼嗜读书,容貌俊美,足智多谋,事高祖屡出奇策。惠帝时,官至左丞相。卒谥献。 陈寿 (233~297) 字承祚,晋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 陈霸先 陈圆圆 本姑苏名妓,原姓邢名沅,字畹芬。幼从养姥陈氏姓,有殊色,后为吴三桂妾。李自成破京师,掳圆圆,三桂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圆圆复归三桂。后三桂为滇王,圆圆随往,以女道士卒于云南。 陈诚(1897~1965) 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保定军校毕业,曾参加东征、北伐、剿匪、抗战诸役,历任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大大、远征军司令长官、国防部参谋总长、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大大、东南行政长官、行政院院长等职,1954年后当选第二、三任副总统、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陈果夫 (1892~1951) 原名祖焘,以字行,浙江吴兴人。早岁入同盟会,参与武汉光复、讨袁、护法、北伐诸役。历任江苏省大大、监察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央评议委员。生平著述,汇辑为陈果夫先生全集。 地望分布 河南颖川郡,河北汝南郡,江苏下邳郡,江苏广陵郡,江苏东海郡,河南河南郡。
❾ 当今我国广东省十大姓是那十大
一 陈姓
陈姓在潮汕人口超过10%,在澄海甚至超过20%,在湛江市区也超过10%,在广东的比例应该超过了8.5%,接近9%(考虑到在广州、粤北、客家等许多地区比例只有7%左右甚至更低).
二 李姓
李姓在茂名是第一大姓,比例达到10%(如电白、化州,原茂南区则不如陈姓),另外还是鹤山、怀集、梅县、五华等地的头号大姓,在潮汕地区总体比例只有6%,在全省来看应该有7.5%左右.
三 黄姓
黄姓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三大姓,不过在台山这些地方有着极高的比例,全省应在6%-7%之间。
四 张姓
张姓在粤语地区普遍比例不高,只有2%-5%之间(如中山只有2%-3%,在高州超过5%算较高的了,据说在开平更是前两大姓),而在潮汕地区张姓有4%-5%的比例,张姓在粤北、粤东北的客家地区是五大姓之一(陈李张刘黄),在大埔、蕉岭等地普遍有5%以上的比例,个别地区达到7%以上,就全省来看张姓大概有4.5%左右,稳坐第四位.
五 梁姓
梁姓是纯粤语地区的前四大姓(陈李梁黄),特别是肇庆、云浮地区的超级大姓(我们要留意这正是粤语的发源地),在至少两个县是第一大姓,还有几个县是第二或第三,比例超过6%个别县甚至达到10%!
另外在顺德、中山、新会、高要梁姓都是第一大姓超过10%,同属粤语区的茂名梁姓也普遍在4%-6%之间,即便在雷州话地区的湛江梁姓也是大姓,但因为梁姓在潮汕、客家地区的比例偏低(普遍只有1%),所以在全省的比例只能在张姓之后,大约在4%-4.5%之间.
六 林姓
林姓和梁姓正好相反,是东多中少,林姓在潮汕地区排第二,达到8%左右,在其他地方相对较少,普遍不到3%(在新会及个别县超过5%),就全省来看总人口和梁姓相仿但还要略少.
七 刘姓
刘姓是客家地区五大姓之一,在兴宁、南雄等地人数极多,超过6%,在广州的粤语区前五名不入,但一到客家人多的增城马上就成了第二大姓(陈姓当地最多),另外在个别粤语区也有很好的表现如高州,不过由于在珠三角、粤语区及潮汕片的比例偏低,全省人口比例应该接近4%但不如梁林多.
八 吴姓
吴姓是南方大姓,在粤语、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过3%的比例,在中山甚至排到了前三,但由于超过4%的"超级仓库"不多,所以人数还不如刘姓多。这是第四到第八大姓的排位.
九 杨姓
杨姓在全省各地普遍都有超过1.5%的比例,而潮汕、客家更超过了2%到3%,在如电白(6%第三大姓)和翁源等地比例更高,总体应该超过2%.
十 罗姓
罗姓在粤语、客家地区普遍有超过1.5%甚至3%的表现(部分地区更多),但很难超过2. %的人口比例.
(9)东莞姓氏排名扩展阅读: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如智姓),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资料参考:网络-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