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较厉害的球
A. 乒乓球谁最厉害
目前看来马龙排世界第一,历史上最牛的我认为是瓦尔德内尔,曾战胜过蔡振华,刘国梁,王励勤,马琳
B. 中国男子乒乓球谁最厉害
在经历了雅典的惨痛失利之后,王皓在新的奥运周期里不断总结、磨练自己。这一次,已经高居世界排名第一的王皓铆足了劲向北京奥运会发起最后的冲刺。
北京奥运会,以乒乓球团体赛替代双打,国际乒联意在遏制中国。而由二王一马组成的中国男团阵容,实力无人能及,德国和韩国两强虽然个别选手能力突出,但整体方面与中国男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在单打方面,中国队优势并不明显,柳承敏、波尔和萨姆索诺夫都将是中国军团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翻开王皓07年战绩,全年与境外选手交锋中仅负一场,在克罗地亚公开赛中2比4负于施拉格,对几名主要对手则保持不败,而王励勤07赛季先后两负柳承敏,一负萨姆索诺夫,进入08年先后在菲力蒙、勒古、庄智渊、奥恰洛夫、张钰五人面前俯首称臣。
2008年,中国乒乓球队的第一场大战是广州世乒赛团体赛。赛前,中国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公开表达了对王皓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成为新的领军人物。广州世乒赛团体赛上,王皓也果真不负众望,成为了每场都上的绝对主力。
而王皓本人也在努力的让自己成长为值得大家信赖的“领军人物”。当下,他的目标当然是奥运“双冠”。中国男乒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封闭训练刚刚在厦门结束,最后冲刺阶段王皓开始在发球上做起“文章”。队内热身赛中,王皓右手发球跺右脚的发球动作引起行家关注,不少人惊呼王皓“新”版发球酷似当年刘国梁。
在雅典奥运会的男单决赛中,王皓和柳承敏这两个直拍高手直接对决,王皓就在发球和接发球上吃了大亏。北京奥运会前苦练新发球,王皓正在吸取4年前的教训。
C. 哪个国家乒乓球最厉害
这还有什么可问的,当然是我们中国了!目前的乒乓球形式是世界对中国,国外也基本上是海外华侨对中国。
目前 可以说是中国第一 目前德国只有波尔和奥恰洛夫,但是只有波尔是长期排在前5名以内的,第一位也保持了很久呢。然后是是韩国,韩国也是只有 柳承敏,吴尚垠,朱世赫比较厉害其他那些什么李廷佑等等都不是太好,柳承敏发挥的也不是很稳定。
20世纪50年代日本曾经辉煌一时,出的名将不少,那时候我们还真打不过他们。这里说说现在的。
现在日本乒乓球可以说正从低谷恢复中,且不说前几年涌现出的水谷隼、岸川盛也、福原爱、平野早矢香、福冈春菜,近两年日本的新星就出来了不少,知名的像松平贤二、松平健太、石川佳纯等,还有已经小有名气的大矢英俊、丹羽孝希等等,这些人在将来三五年预计会对我国小将们造成不小的冲击。
在日本男线中,中国籍球员已经不是最强的了,像转籍过去的、去年代表日本参加奥运的原国手韩阳,在每年举行一次的全日杯(相当于我国的乒乓球全国锦标赛)上是连败给大矢英俊,吉田海伟这种传统日式直拍快攻的在面对横板两面弧的、已经成长起来的日本年轻运动员时也没有多大优势。现在日本一哥当属水谷隼,他已经三次蝉联全日杯,虽然打世界大赛成绩并不理想,不过在日本他算顶尖的。
女线也不是福原爱,她虽然人气高,不过球技不是最高的。在日本乒坛里一姐当属平野早矢香,截至去年此人已完成了全日杯五连霸,日本国内都称此杯成了“平野杯”。
在然后是香港,台湾,太歪也有过小的辉煌比如蒋澎龙等等但都只是昙花一现。
老的比如瑞典三套马车(具体你可以去查一下)曾经和中国对持很久单也都是过去的事了。
以上我主要说的是男乒,只有日本说了一下女乒,现在我来说下女乒,
如果说男乒里还有外国人在世界排名前十,女乒应该说市里更强,基本女乒上排名前10的,都是中国人,华侨(比如新加坡),还有就是在中国学球的(比如福原爱)。
女乒是亚洲人的天下。在比赛中很少有其他肤色的人能杀进前8。而且前三名几乎都是中国在包揽。
目前乒乓球属于中国垄断一家独大的形式,而又外国人赢了中国,但是处了极个别现象以外,一般来说可以说外国人打品牌赢了中国人属于意外情况。
D. 乒乓的球哪一种最好
不知道你的打法,提供一篇来自网上文章给你参考一下,愿对你有所帮助。
击球方式与球拍配置
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技能化的体育竞技运动,他的复杂性主要是表现在其制胜因素的多样性上。就一个来球而言其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旋转的强弱、落点的长短、弧线的轨迹都可以成为使对手处于困难境地的制胜因素,更何况这些制胜因素几乎都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造成判断、移动、控制击球的困难。造成这种复杂状态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大家选用不同配置的球拍并且采用多种不同的击球方式所至。使用者和器材有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一种类型的球拍会造就一种类型的打法,正胶海绵拍造就了近台快攻类型的打法,反胶海绵拍造就了快速弧圈攻击类型的打法。然而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同一类型球拍的过程中,又可以改变了其中的某些配置从而创造出不同的“绝技”来。
可以说没有正胶海绵拍就不能造就出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徐寅生、李富荣等第一代中国近台快攻的乒乓球群英,然而容过团在面对足智多谋、且状态正佳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开局先负后,竟大胆改变常规,变正胶海绵拍通常以撞击为主的击球方式,为增加摩擦拉出带有侧上旋的攻球,破坏了对方的节奏,使西多的拿手好戏——逼角反攻技能一筹莫展,终于在第25届世乒赛上实现了中国人夺取世界冠军的第一次梦想,从此他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中国大地上不胫而走,尽人皆知;但是同样是使用正胶海绵拍,庄则栋选用的是一块几乎没有什么弹性的“糟海绵”,但就是这支球拍和这样的海绵帮他开创了以弹击发力为独到特点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的先河,“小老虎风格”伴随着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世乒赛上夺得男单三连贯的人。也曾经有人循着线性思维的方式,建议他换块硬度大点的海绵,这样可以使进攻的速度再提高一步,结果事与愿违,证明这是个“荤招”;
中国第一代直拍削球名家是从香港回来的姜永宁,面对大力扣杀,他的海底捞月式的救球堪称一绝。但是真正将直拍削球打造成“魔术大师”的还是张燮林,是一块偶然得到的“长胶”使击球出现了“反旋转”启发了他,搓球竟会变出“上旋”,推档反而会出“下旋”,削弧圈球竟会“越来越转”,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了保住这个“秘密”,在世界比赛中专门为他另作了一个普通的胶皮拍(当时还没有球拍检查制度),有人要看他的球拍就把这支普通的拿出来,而比赛时才用那支长胶球拍,一场比赛结束后须立即将球拍放入包中,以免“泄密”,所以张燮林那个“魔术大师”的美称到真是名副其实。同样有一面使用“长胶球拍”的前世界冠军梁戈亮,发明了“倒拍发球”充分利用正面反胶和背面长胶的不同性能(当时拍面没有限制颜色),用相同的动作发出旋转差距极大的发球,为抢攻创造了不少的机会。在比赛中很多名将都拿他没有办法。记得在一次全国比赛中他只输了一场球,赢他的是个广东队一个老队员,大家忙去“取经”,但是这位老兄道出的成功奥妙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别看发球动作,死盯胶皮型号”。后来中国队把这项“发明成果”拿到世界比赛中去用果然所向披靡,并且进一步完善到藏在身后“倒拍”,突然出手发球;用“跺脚”的声音来掩盖不同胶皮发球时产生的声音差别等等。这种发球搞得外国运动员不知所措、为了破解这种发球他们费尽心机,据说有的外国选手将自己的队友派到我们发球运动员身后观察,并打暗号提示,一对一的单打竟变成了一对二的“双打”。长胶球拍的变化被用到这种地步按说应该是淋漓尽致了吧,然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邓亚萍改变了长胶球拍多用于削、搓、挡等慢节奏的击球方式,开创了用1mm厚的海绵贴上长胶打快攻的弹击式击球新技能,她不是单纯依*长胶的旋转变化性能,而是更多的发挥长胶球拍的“节奏”特点。长胶球拍攻球弧线短、飞行轨迹“飘” ,加上1mm厚的海绵还真有了点“贼”,又不易借力与反胶攻球的快速前冲大不相同,邓亚萍有非常出色的步法和凌厉的正手连续扣杀,长胶攻球常常迫使对手放慢击球节奏,她就乘机侧身连续扣杀压得对手喘不上气来。以变化为特色的长胶球拍被她加厚了点儿海绵、改变了击球方式竟然打出了“霸气”;
反胶球拍最先是日本人发明的,继而他们又利用反胶球拍发明了弧圈球,建立了运用摩擦方式击球的进攻初创模式,为现代乒乓球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第一个反胶世界单打冠军是郗恩庭,他原来是正胶快攻手,一手动作隐蔽、旋转差异的转与不转发球、大力爆弹式的推挡和正胶弧圈球是他的三绝技。但是正胶弧圈球只能在对付下旋球时使用,形成对攻就威力全无,改用反胶海绵拍后使他如虎添翼,发球更转,拉球威力更大,还能连续拉冲,加上他的大力推挡,使摩擦式的进攻和撞击式的进攻实现了较完美的结合,一直没能在重大比赛中夺冠的他终于在第32届世乒赛中如愿以偿,夺得男子单打的桂冠,成为使用反胶球拍的中国第一人。
在七十年的反胶球拍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当时在崇尚传统的中国大环境中,推广使用反胶球拍,改变习惯的击球方式,全面学习弧圈球技术,一直存在争议,致使我们错过了率先改革创新的时机。直到1989年在蒙特利尔世乒赛的斯韦思林杯决赛上,瑞典的三剑客——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阿佩伊伦以令人信服的弧圈球快速进攻技能击败了对他们围、追、堵、截了多年的中国队,世界上使用正胶海绵拍的三位最优秀的近台快攻手江嘉良、陈龙灿、滕义最终以0:5的大差距败北,事实终于使一直在“继承传统”与“创新”、“变革”之间徘徊的中国乒乓球界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反胶海绵拍击球方式带来的技能升级已经改变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潮流。现在的弧圈球攻击技术已经不仅是简单的“高吊”和“前冲”了,“摩擦”与“撞击”的融合使弧圈球进攻技术发展成为丰富的抽、拉、冲、挂、撕、带、划、撇、劈、拧、挑、弹、砸、扣等多种技能、技巧。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乒乓球的优秀群体一下子又焕发了“国球” 整体优势的巨大创造力。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再造了中国乒乓球的又一个春天。自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乒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用弧圈快攻技术的现代理念重新又组建起了自己的世界冠军方阵——孔令辉、刘国梁、刘国正、马林、王励勤、王楠、张怡宁等等群星灿烂。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我们在球拍配置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底板,正胶近台快攻时代,由于人们的击球方式事多以“撞击”为主,即使是突击下旋球也只是强调“击、擦”结合,认为过多的摩擦会影响速度。那时候的人们感觉硬一些、重一些的厚底板更好用,因为近台快攻是追求节奏速度为主的击球,后退就被认为是失去“速度”被动挨打。那时候的训练中经常见到教练在运动员身后方一块挡板——挡住他们的退路,培养他们决战前台,死不退后的意识。当时近台快攻追求的是提高节奏速度前提下的命中率,在近台和台上抢击来球上升点和最高点,弧线对这一时段的击球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多采用撞击方式为主的发力击球,况且能击出低平弧线的球才更有杀伤力,较硬的底板持球时间较短,将击球作用力转化为球的自转速度的效率较低——不易摩擦球制造弧线,这些特点正好满足了近台快攻的要求;再者说近台快攻的击球用力经常要求击球者使用“合力”(俗称中等力量),也就是在借助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击球用力,使二者形成合力,在近台或台上迅速将来球击回。这是一种技巧性非常高的借力打力的击球方式,用这种方式快攻常使对手来不及获得充分的回球发力距离,同时又经常借不上来球的反弹力,以至陷于被动。因此这种方式击球需要底板在来球撞击时能产生较高的反弹效率,较硬的底板恰恰也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运动员在使用较硬的底板时可以用较小的发力在较短的距离内获得较快的回球速度;另外近台击球弧线的打出距离短,挥拍摆速要求快,因此击球的动作幅度必须比较小,必须经常采用离球近发力的方法。为了能提高在小幅度、近距离的击球力量,运动员需要选择份量较重的底板。木质较硬的底板自然分量较重,同时加厚板身也可以提高球拍重量并使击球重心前移,那时候许多运动员将本来已经有6、7mm厚的球板背面再加上一层2mm厚的桐木,这样做提高了击球时球拍的“势能”,增加了击球的威力。即使现在已经进入了弧圈快攻时代,但是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球迷爱好者们来说,对底板的要求中仍有时代留下的痕迹。最近我们专卖店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球友,他自我介绍是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大家按照常规为他推荐了一款适合两面弧圈球的超杰-B:板厚5.7mm、重量90g,可是过了几天后他找回来反映说:这块底板没有速度。大家检查了底板没有毛病,以前也没有听过这类的反映,心想可能他只是偶然拉一下弧圈球过渡还是打快攻多,由于这里实行的是零风险服务,只要没有污损都可以调换,于是就给他换了一块较硬的超能-B,他试了试觉得可以就拿走了。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回来反映说:这支板虽然不错,但是稍微硬了点,拉球感觉有点欠缺,能否换一块介于这支板和前一支板之间的底板?这次我请他拉几下弧圈球看看,这才发现他的弧圈球全是在近台采用借力加力的反拉、反带动作击球,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离台发力拉、冲。于是我给他推荐了超杰-A:板厚6.2mm、重量95g。结果这次他十分满意的走了。这件事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在广大球迷朋友中由于年龄不同,打球的年代背景不同、身体素质和击球的习惯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虽然大家都说掌握了一些弧圈球技术,但是选用的球板的厚薄、软硬、轻重也应该有所不同。有了这样的经验,那天一位自称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年青球友来店选了一支超能-A的横板,于是我们就建议他改选更轻、更薄、稍软的超能-B型,经过试打他果然感到十分满意。
弧圈球时代的底板变薄(独木板除外)、变轻、变软也决非偶然,因为击球方式的变化,摩擦和撞击融为一体,一位国家队的教练在解释前冲弧圈球与“爆冲”的区别时说:前冲的用力是摩擦,而爆冲的用力是弹擦。由此可见现代弧圈球的发展与进步。弹性讲的是变形与恢复,厚而硬的球板所表现出来的击球弹性大部分是海绵和球的变形与恢复。他所表现出的弹性效率应该主要是来球反弹力的转化效率,不是击球作用力通过底板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的效率。拉弧圈球的底板需要击球瞬间有较长的持球时间——较深的冲击变形,又要有较快的形变恢复速度——至少要大于来球的回弹速度,才能兼融瞬间的摩擦与撞击的合力,所以设计合理的较薄、较软的球板更加适合拉弧圈球。再者说弧圈球基本是完全自主发力的击球方式,击球时需要尽量克服来球反弹力造成的控球时间过短或摩擦不够充分等问题,所以拉弧圈球时反弹效率过高的球板不如力量效率更高的球板好打。无疑较薄、较软的球板在静态下用来掂球可能弹不了几下,但在动态的挥拍作用力下却有较好的力量转化效率,使你感觉你的拉球用力和球速成正比,然而过硬的球板在大力抽杀式的击球时反而会感到用力效率不高。九十年代初期,多数运动员还在打较硬、较厚的传统底板,一次中朝对抗赛上,陈志斌居然连续冲不死朝鲜运动员金成熙反手远台连续放过来的半高球,陈志斌可是当时国家队里爆发力算上最好的运动员之一。这场球看了让人心寒,当时乒协大大徐寅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选手冲弧圈球时球拍过于前倾?可是外国的选手击球时板面只是略微前倾,能很容易拉扣结合。我们也曾尝试在训练中改进,但是上手拉一两板还行,连续拉时就感到球往下掉,为了保证弧线只好增加向上发力,牺牲飞进速度;为了追求速度只好前倾球拍增加海绵胶皮在来球瞬间的持球深度。二者不可兼得,更何况在中远台单纯借助海绵胶皮的弹力远远不能产生更大速度所需的能量。后来使用了较软、较薄的球板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拉弧圈自主发力的用力特点,加上跑动范围大,可以选择的击球时段也较多、动作幅度明显比近台快攻增大了,在快速对攻中击球使用大动作、大力自然会选择分量轻的球板,不仅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摆速。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在欧洲已经没有人喜欢90g以上的球板了,现在中国球迷朋友中的年轻一代也开始喜欢分量轻的球板了。
相比之下随着时代的发展海绵的配置的变化就没有底板大了。过去近台快攻的选手喜欢软海绵,红双喜12号海绵最适合用在打近台快攻的正胶球拍上,日本TSP的生胶海绵世界闻名。他们的硬度都在H40度以下,红双喜采用的绍氏硬度体系标明的指数会更低。近台快攻手喜欢软海绵,也在于他们选择的击球用力方式——以撞击为主。他们需要在击球的瞬间充分发挥底板的硬冲击精确作用,以便迅速将击球作用力透过球板作用于球,控制球的速度、弧线和落点。然而过厚过硬的海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控球感觉,使他们觉得手上没了数。这就是当年被称作尖端发力机制——弹击发力的庄则栋无论如何不能换用硬海绵的缘故,也是后来以连珠炮般扣杀闻名的邓亚萍也只选用1.5mm厚海绵的缘故。这方面我们也有经历,一次有位中年球友从涿州开车来我们专卖店选购球拍,他选中了一支份量较轻(85g)的三层碳素超速-B直拍,由于他自我介绍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又选了较轻的底板,我们就给他配了块硬度46度、厚度2.1mm的海绵,并贴上反胶。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了回来,说是打球时听不到“啪、啪”的声音,因此找不到击球的感觉。开始大家认为是底板太软了,于是就给他换了更硬的板,可是还不行,在他试打时,我发现他的攻球动作是传统的直拍快攻撞击式发力,由于他还有事急着要办,已经没有时间继续试下去了,于是我就建议他只更换一块40度、2.1mm的海绵,他换了后将信将疑的走了,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敢确定,直到傍晚我们接到了他打来的电话,他高兴的告诉我们:现在他已经找到感觉了。此时大家的心也就一块石头落地了。
拉弧圈球的海绵一直比较硬和比较厚,较厚的海绵在拉球时变形深度大,容易控球,再说较硬、较厚的海绵变形储能也大,必然回弹力更高,能兼融击球时对旋转与速度的同时要求。只是换打40mm大球以来,为了适应球体增大带来的速度变慢、球体变软等情况,运动员们都对自己的海绵进行了调整适当增加海绵的厚度(2.2mm以上)、减少海绵的硬度(46度以下)是当前许多人的共同选择,当然海绵加厚的同时还要考虑反胶的厚度,按照国际乒联规则的规定,海绵胶皮的总厚度不能超过4mm。
总之球拍是物质,物质是基础。配置得当的球拍,固然可以让人们在打球时得心应手,尽情挥洒自己的风采。但是人也要有精神,学习先进技术,研究掌握击球用力的多种技能、技巧和战术变化才能使手中的球拍成为你真正的“利器”,这也是辩证法说的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E. 中国谁打乒乓球最厉害
张怡宁,1981年10月5日生于北京,原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 2000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乒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 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 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张怡宁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 2006年,德国世乒赛,张怡宁率领中国队第16次捧起考比伦杯。年底,张怡宁世界排名第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郭跃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随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王楠成功卫冕。四年后再度夺得双料冠军。2011年3月31日,张怡宁正式对外宣布退役。
王皓,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
1990年开始专业训练乒乓球;1996年进入八一队;19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1999年亚洲少年锦标赛男单冠军;2000年初升入一队。2004年雅典奥运会不敌柳承敏(韩国),获得男单亚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亚军。2008年世乒赛男单冠军,2009年世乒赛男单冠军,2010年世界杯男单冠军,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子双打冠军。2011年8月27日,入驻国际乒联名人堂。2011年,王皓第四次接近世乒赛男单冠军,惜败队友张继科。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亚军。王皓携手张继科、马龙在乒乓球男子团体赛中获得冠军。
2014年12月21日,王皓宣布退役。王皓职业生涯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和马琳与邓亚萍并列排在国乒历史上的第三位,仅次于张怡宁的19个和王楠的24个。
2015年02月20日,王皓马龙转发春晚口误演员微博,接受其道歉声明。
F. 中国的乒乓球谁最厉害呢
首先要说明,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吧;其次要看双打还是单打!我想你说的是单打吧!男单中 我个人觉得孔令辉就OK,女的中早的就那位一姐么,后来就多了!根据往年的比赛来看,王浩,王励勤,马林这是相当不不错的中国兵乓球队员吧,而且也是2008奥运会的三金持有者,女的有王楠,张怡宁等都是中国的骄傲!
不知道我的回答可以满足您的需要不?
G. 乒乓球谁最厉害
都厉害
中国乒乓至少现在没人和我们抗衡
!那是肯定的
我个人认为女子张怡宁厉害点
男子王皓
都不分伯仲
H. 谁的乒乓球打的最厉害
王皓
直板横打
打法先进我都这么打。。嘿嘿克服了反手的漏洞
到现在为止他最厉害
人又长的帅
可谓是实力加偶像型
身材矮小运动灵活
是绝对的第一
I. 乒乓球中谁最厉害
【汉语姓名】王皓 【英语姓名】Wang Hao 【俄语姓名】УанХау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3年12月1日 【民族】汉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 【身高】176厘米 【体重】65公斤 【血型】A 【身份】运动员 【个人爱好】听音乐、看书 【注册单位】解放军 【运动项目】乒乓球 【世界排名】第一 球拍底板:狂飙皓 【爱吃的菜】酸菜炖肉 【运动经历】1992年开始从事专业训练,教练是薛瑞昆;1996年进入八一队,教练是荆雨德;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99年初升入一队。 汉语姓名:张怡宁 英语姓名:Zhang Yining 俄语姓名:ЧжанИнин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北京市 生日:1981年10月5日 亲人:妈妈——王凤英 爸爸——张启源 家中宠物狗:熊熊(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 身高:171cm 体重:52kg 血型: O型 生肖:鸡 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乒乓球 打法: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 底板:蝴蝶牌张怡宁 胶皮:正手环球999,反手Yasaka 性格:场上沉着稳重,场下风趣幽默 现在教练:李隼 最崇拜的运动员:邓亚萍、瓦尔德内尔 最难忘的一场比赛:八运会团体比赛决赛第一场胜杨影 打球经历:5岁打球,1991年进北京队,1993年进国家队 世界排名:世界第一 主要成绩(世界冠军): 2000年第45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亚军; 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女双季军; 2001年第5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2年第6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女双冠军、女单亚军; 2004年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4年奥运会女子单、双打(与王楠)冠军; 2004年第8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5年第48届上海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双冠军; 2005年第9届女子世界杯冠军; 2006年第48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7年第49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7年第5届团体世界杯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单打、团体冠军; 2009年第50届世乒赛女单冠军; (共19个世界冠军)
J. 乒乓球历史上谁最厉害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乒乓球打到一定地步,绝顶的高手技术几乎都相差无几,唯一的胜版负决定因素权就是一些无关技术的因素。任何运动都是一样。
乒乓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技巧性为主,身体体能素质为辅的技能型项目,起源于英国。“乒乓球”一名起源于1900年,因其打击时发出“ping pang”的声音而得名,在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等地区以“乒乓球”作为它的官方名称。
乒乓球为圆球状,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包括悉尼奥运会)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38mm,2000年之后国际比赛用球的直径为40mm。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高76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53-2.70克,白或橙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七局四胜。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