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比赛的方法
1917年规定每局为15分。1918年规定上场运动员每队为6人。1922年规定每方必须在3次以内回将球击过网。答比赛方法以前采用发球得分制,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决定改为每球得分制,仍为五局三胜,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为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为胜,若出现24平或14平时,要继续比赛至某队领先2分才能取胜。
㈡ 什么是排球运动及比赛方法
排球运动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
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没放击打球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超过三次球没击过球网算输,球落地算输。
㈢ 排球比赛有几种方式
2人排球
6人排球
9人排球
如果你喜欢的话还可以单条
㈣ 排球运动竞赛的方法
排球比赛方法及规则 一、场地、器材、设备 排球比赛场地包括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其形状为对称的长方形。 1.排球比赛场地地面的规定 排球比赛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并且划一。不得有任何可能伤害队员的隐患。不得在粗糙、湿或滑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正式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的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质的;场地界线为白色。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另外不同颜色。2.排球比赛场地上的区和区域 关于排球比赛场地的几点说明: (1)比赛场区:比赛场区为长 18*9米的长方形。中线肥它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两条长线是边线。两条短线为端线。 (2)所有界线的宽度为 5厘米,线的宽度均包括在场区内。 (3)发球区:宽为 9米,两条边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垂直并离端线20厘米的短线,两条短线之间的区域为发球区,其短线宽度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终端。 (4)前场区、后场区:中线与进攻线构成前场区。中线中心线与进攻线距 3米。前场区向边线外的无障碍区无限延长。进攻线与端线构成后场区。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时,在每条进攻线边两侧各画5个长15厘米、宽5厘米、并间隔20厘米的虚线,虚线总长1.75米。 (5)无障碍区:比赛场区的四周至少有 3米宽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间。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0米高。成年世界性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其无障碍区边线外至少宽6米,端线外至少宽9米。 (6)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与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7)准备活动区:无障碍区外球队席的远端,有 3*3米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8)判罚席:队员席后画1米见方的区域,内设两把椅子为判罚席。被判罚出场院的成员应坐判罚席上。
㈤ 排球运动的特点和比赛方法
一、排球的特点有:
1、群众性:排球场地设备简单,比赛规则容易掌握。既可在球场上比赛和训练,亦可以在一般空地上活动,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二、排球的比赛方法有:
1、赛前准备: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首先选择发球权、球区。
2、比赛开始过程与停止:第一裁判员鸣哨后,在各自场区端线站好,再鸣哨时按原定位置(比赛前填写的位置表)站好。
3、得分:一方发球后对方接球失误、犯规或球落到对方场内,即发球方得分,继续发球;如发球队员发球违例或发出界外则对方得分,换发球。
4、暂停、换人: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6人次换人机会。(成死球时可要求)
拓展资料:
排球(volleyball)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 初期,排球被称为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1896年,霍尔斯泰德教授根据比赛特点,提议改为Volleyball(空中击球),即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当时的正式用球圆周为25~27英寸(约63.5~68.8厘米),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克)。现代国际比赛用球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很大改变,但球的规格还和以前差不多。
㈥ 排球比赛的常用编排方法是什么
循环赛——贝格尔轮转法
淘汰赛——双败淘汰或者单淘汰
㈦ 简述排球比赛竞赛规则要点
我就是个排球爱好者,这个问题我知道的很清楚,但是要我自己回答一时半会也打不完,打出来也没网上现成的说的清楚,所以直接告诉你是复制来的,不过也是重要的一些规则,平常比赛懂了个大概就行了,
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由中线将球场分为两个相等的场区,中线设置长9.50米、宽1米的球网。男子网高2.43米,女于网高2.24米。球由皮革制成外壳,内装用橡皮或类似物质制成的球胆,重260~280克。1912年规定双方上场的运动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局为15分。1918年规定上场运动员每队为6人。1922年规定每方必须在3次以内将球击过网。比赛方法以前采用发球得分制,1998年10月28日国际排联决定改为每球得分制,仍为五局三胜,前四局每局先得25分者为胜,第五局先得15分者为胜,若出现24平或14平时,要继续比赛至某队领先2分才能取胜。
【比赛方法】
一、赛前准备:
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首先选择发球权、球区。
二、比赛开始过程与停止:
第一裁判员鸣哨后,在各自场区端线站好,再鸣哨时按原定位置(比赛前填写的位置表)站好。
三、得分:
A、一方发球后队方接球失误、犯规或球落到对方场内,即发球方得分,继续发球;
B、如发球队员发球违例或发出界外则对方得分,换发球。
四、暂停、换人:
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6人次换人机会。(成死球时可要求)
1、暂停: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正规比赛每8分一次技术暂停。
2、换人:
A、主力队员只能退出比赛一次,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场比赛时,只能回到该局替换他的队员位置。
B、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可以替换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同一局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注:比赛开始上场的队员为主力队员,其它队员为替补队员
1.只有前排的球员方可拦网。
2.球员可在球越过网之前进行拦截,但是不得触网或是干扰对手。
3.拦网不算作一次击球。
4.球不得触网,也不得碰到同队的队友。
5.每个队在每局的比赛中都有两次的暂停机会。
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位置错误犯规:
(1)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其他队员未完全站在本场区内;
(2)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队员未按“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的规定站位;
(3)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队员未按“每一名左边(右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左(右)边线更近”的规定站位。
击球时的犯规
连击犯规
排球比赛时,运动员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一名队员(拦网队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即为连击犯规。但在第一次击球时,允许队员在同一击球动作中,球连续触及其身体的不同部位。
持球犯规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否则即为持球犯规。
四次击球犯规
一个队连续触球四次(拦网除外)为四次击球犯规。队员不论是主动击球还是被动触及,均算该队员击球一次。
借助击球犯规
队员在比赛场地内借助同伴或任何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皆为借助击球犯规。
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
队员在球网附近的犯规包括过网击球犯规、过中线犯规、触网犯规和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妨碍对方比赛犯规等。 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触及球为过网击球犯规。 比赛进行中,队员整只脚、手或身体其他任何部分越过中线并接触对方场区,为过中线犯规。 比赛过程中,队员触网或触标志杆不是犯规。但队员在击球时或干扰比赛情况下的触网或触标志杆为犯规。队员击球后可以触及网柱、全网长以外的网绳或其他任何物体,但不得影响比赛。 比赛过程中,在不妨碍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若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的队员妨碍了对方比赛则为犯规。
同时击球
双方队员或同队队员可以同时触球。同队的两名或两名以上队员同时触到球,被计为两次或两次以上击球(拦网除外)。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击球后,如果球落入场内,应继续比赛,获得球的一方仍可击球三次。
拦网犯规
拦网犯规包括过网拦网犯规、后排队员拦网犯规、拦发球犯规和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空间拦网犯规几种情况。 在对方进攻性击球前或击球时,在对方空间拦网触球为过网拦网犯规。判断过网拦网的依据是进攻队员与拦网队员触球时间的先后。 后排队员或后排自由防守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拦网的集体,为后排队员拦网犯规。 拦对方发过来的球为拦发球犯规。 从标志杆外伸入对方空间拦网并触球为拦网犯规。
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内或踏及进攻线(或其延长线),将整体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过球网垂直面或触及对方拦网队员,则为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㈧ 试述排球运动的概念与比赛方法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排球之所以称为"排"是因为刚开始的排球游戏是两排人分别站回在网的两边,因为站位而得答名,当时每组的人数是12人而不是现在的6人,现在的排球游戏是根据比赛的需要一步步改进的。
排球运动的比赛方式:排球比赛的发球队胜一球后,该发球队胜一球后,场上队员要轮转发球。比赛有五局三人制,三局二人制和一局胜负制。国际6人制采用五局三胜制。沙滩排球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场比赛均采用每球等分制。
㈨ 简述排球比赛名次的判定方法
循环制
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球队不多,而且时间和场地都有保证,通常都采用这种竞赛方法。
单循环比赛轮次的计算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减1。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为8-1=7轮。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
例如:5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5轮。
计算轮数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总时间。
例如:有7个参加比赛,其轮数是7轮,如果比赛中间再休息两天,则比赛的总时间为9天。
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
单循环比赛场次计算的公式为:
,即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28场.
计算场次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场地数量,并由此考虑裁判员的数量,以及如何编排竞赛日程表等。
单循环比赛的编排
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一般采用“贝格尔”法。
从1995年起,世界性排球比赛多采用“贝格尔”编排法。目前我国正式比赛也多采用此方法进行编排。其优点是单数队参赛时可避免第二轮的轮空队从第四轮起每场都与前一轮的轮空队比赛的不合理现象。
固定轮转法。
不论参加队数是偶数还是奇数,都应按偶数编排。如果是奇数,可以补一个“0”号,与“0”相遇的队就轮空一次。
这种轮转法,适用于各队实力互不了解,故采用抽签定位的办法,很可能出现强队早期相遇。
轮次表编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按各队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或按上届比赛的名次顺序确定编号),据此再编成竞赛日程表。编排竞赛日程表,首先要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当然也要适当地照顾到比赛(观众)的需要,可以从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场馆(大馆或小馆)、地区(本地或外地)等不同的方面作出调整,达到各队大体上的平衡。
编排中,要考虑到轮次中间的间隔长短,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果竞赛期限允许,通常打完3轮后要休息一天。至服装的颜色,应按规则规定执行,即秩序册中队名列前的队(主队)要穿深色服装。编排时,要注意到留有洗晒的时间。
双循环
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两个循环的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队少,或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通常彩 双循环的比赛方法。双循环比赛的轮次、场次以及比赛时间,均是单循环比赛的倍数。
分组循环
分组循环,是将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先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第一阶段预赛,然后每组的优胜队之间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决赛,决定第1名和以下的名次。在分组预赛中采用单循环的比赛方法,在决赛中可采用单循环赛、同名次赛、交叉赛等,故也称这种竞赛方法为混合循环制或"两阶段制"。分组循环适用于有较多的队参加的竞赛,可以在不长的期限内较合理较公平地完成竞赛任务。
分组循环的不足之处,是参赛队由于实力不同,如果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强队先期被削减、弱队反而名次排列在前面的局面。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在编排中应设立“种子队”。所谓“种子队”,就是实力和成绩相对较强的队,应被合理地分开;种子队"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上一届比赛的名次来确定。为了照顾主办竞赛的单位,有时也将竞赛规程中应作出规定,还要经过一定会议的讨论和认可。
分组循环的具体编排如下:
例如:有16个参加比赛,为了使各组的队数相均,可分成4个小组,每组4个队。如果时间、经费允许,又希望多打比赛,也可分成两个小组,每组8个队。在分成4个小组中,“种子队”可设立4个队,也可设立8个队,经抽签编到小组内,或者将1、8,2、7,3、6,4、5(依照上届比赛的名次排出)经抽签编入组内。
其余蛇形排列方法,将1、4、5、8“种子队”排到第一组,2、3、6、7“种子队”排到第二组,其余各队再经抽签编入组内。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单循环赛,4个小组的第1名(两个小组的第3、4名)编为一组,决出5至8名;其余依此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同名次赛,则由两个小组的第1名决冠、亚军,两个小组的第2我中决3至4名,依次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若采用交叉赛,则A组的第1名对B组的第2名,B组的第1名对A组的第2名先进行半决赛,再由两场比赛的胜者进行决赛决出冠、亚军,负者决3、4名。其余名次,也是依照上述交叉的方法进行。如果两个小组都各有5个队,剩下的队不能采用交叉赛,也可采用同名次赛决出最后的名次。此事应在竞赛规程中作出规定,如表1-6所示。以上情况,在混合制中还要重点谈及。
循环制的成绩计算及决定名次的办法
(1)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取消全部比赛成绩;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采用下列办法决定名次:
A(胜局总数)/B(负局总数)=C(值),C值高者名次列前。如果C值仍然相等,采用下列办法决定名次:
X(总得分数)/Y(总负分数)=Z(值),Z值高者名次列前。如两个队Z值仍相等,则按他们之间胜负来决定名次。如三个以上的队Z值相等,按他们之间净胜局决定,即胜局总数减负局总数。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7793554.html?fr=qr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