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场走向
排球规则 排球规则的演变 排球运动由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后,在当时仅为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并未被列入竞技运动项目。那时的排球比赛没有固定的人数规定和场区限制,更没有统一的规则。双方只要经过协商,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比赛。 1896年,第一部排球规则在美国产生。1916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书。其主要内容是:采用记分制,确定每局为21分,三局两胜;每队出场人数为六人,发球必须轮转;设有远球线,距中线4英尺,在远球线后队员可以连续击球。随后,美国的排球规则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主要内容为:规定队员的腰部以上部位可以击球;每队在本场区最多可击球三次;击球时手不得过网;后排队员不得进攻等等。1925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正式的有关排球规则的书,主要内容与美国的排球规则基本相同。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便将美洲排球规则同欧洲排球规则合并,制定了世界六人制排球规则,使世界性的排球比赛在统一的规则限制下进行,排球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1950年,我国首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六人制排球规则,1951年审订出版了第一本六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我国排球运动正式与国际排球运动接轨,执行统一的国际排球规则。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规则中的一些条文已难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从1947年至今,排球规则做了若干次重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对排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排球运动更具吸引力,更加精彩。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1964年~1965年 允许前排队员过网拦网。 (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65年1月执行。) 1964年以前,规则规定拦网队员不允许过网拦网。这条规则明确了拦网技术仅作为一项防守性技术。规则修改后,使排球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拦网由防守、被动性技术,转变为进攻、主动性技术。排球运动的网上争夺更为激烈,攻防矛盾的焦点直接反映在网口,人们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大为提高。 二、1968年~1971年 在标志带外20厘米处设立标志杆,规定球触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过网即为犯规。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0年索菲亚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通过,1971年1月执行。) 设立标志杆,意味着网前的过网面为9.4米。要想突破拦网防线,必须高快结合,因此产生了快攻系统。 三、1974年~1976年 1.拦网不作为一次击球,也就是说在本队拦网触球后,本方还可以击球三次。 2.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位于标志带的外缘。 (1974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77年1月执行。) 拦网后还可以击球三次,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尤其反映在女排比赛中。我国女排首创的快速反击进攻战术体系,就受益于这条规则的修改。同时,在男排比赛中,这条规则又刺激了拦发球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由于各队增加了拦发球队员,削弱了对方的发球威力,使接发球的阵形发生变化,出现了三人、二人接发球形式。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使网前进攻面只有9米宽,人们开始将进攻区域内由网前向网后纵深发展,产生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体系,丰富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 四、1984年 1.不允许拦发球。 2.取消除上手传球外的第一次击球动作中的连击犯规。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4年12月执行。) 由于拦发球技术的出现,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往往拦发球成功,便可得数分,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因此,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修改的第二条内容,是针对攻防不平衡,进攻强于防守而定的,在接对方来球的第一次击球中,即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和接本方拦起来的球时,允许手臂在同一个击球动作中出现连击,这样便有利于起球,有利于防守。 五、1988年 1.局分限制。每局为15分制,限最高分为17分。第一局至第四局为发球权得分制,第五局(决胜局)采用每球得分制。 2.每局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三分钟。 (1988年汉城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8年12月执行。) 以往的排球比赛时间是很难控制的。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大型世界性排球比赛中,一场球的最短时间为29分钟,而最长的则达3小时35分钟,有史以来最高连续换发球的记录是28次。比赛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条规则的修改,使排球比赛的时间得以缩短,更便于电视转播,更有利于排球运动向商业化的道路迈进。 六、1992年~1993年 1.前四局最高分限为17分,决胜局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为止,无最高分限。 2.允许队员越出无障碍区救球。 3.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击球。 4.在进攻性击球时,轻击和吊球是允许的,但击球动作必须清晰,并无携带推压现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93年1月执行。) 此次规则修改,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少比赛的中断次数,提高比赛的精彩性。因此,取消了决胜局的最高分限,扩大了队员击球的区域,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由腰以上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部位,大腿触球视为好球。 七、1994年~1995年 1.扩大了发球区,端线后9米为发球区。 2.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 3.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 4.取消第一次击球中的“连击”犯规。 5.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除外。 (1994年研究试验,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1995年1月执行。) 这次规则修改是在1992年规则修改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球区扩大,使发球技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斜向助跑跳发球技术的运用,使发垫球技术由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阶段。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是排球技术的一次革命。由过去的手臂技术转变为现在的手脚并用技术,扩大了击球的方法。同时,规则的修改要求我们对持球建立新的概念。修改前的规则规定:“击球必须清晰,并不得有较长的停留,如携带、推掷、捞捧等”。规则修改后,放宽了击球的时间概念,即“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由于取消了第一次击球时的“连击”犯规,使队员在接发球,接对方推攻球等情况下,更大胆地使用上手传球技术,以此来提高接球的准确性,加快进攻和反击的速度。 八、1996年 1.限制线的延长线向两侧边线延长1.75米。以分别为五条长15厘米各相隔20厘米的短线划成。 2.男子比赛,球的气压力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女子比赛用球1998年后再最后确定。 3.球从过网区以外的空间飞入对方无障碍区,本队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将球击回: a.不得接触对方的场区。 b.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 c.对方队员不得阻碍此回击球的行动。 4.队员的一只脚(双脚)一只手(双手)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或手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但不得影响对方。 5.警告,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亮黄牌,第二次给红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通过,1997年1月1日执行。) 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规则,1997年1月1日后开始执行,修改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精彩性。男子比赛用球气压的降低。在于减小击球力量和飞行速度,有利于防守,增加来回球的次数。今后国际排联还将降低女子比赛用球的气压,待1998年代表大会上再最后确定。1996年的女排大奖赛,试验自由防守队员制,规定每队可有两名自由防守队员参加比赛,他们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只能作为后排队员进行比赛,不得拦网、进攻和发球,在前场区上手传高于球网的球时,任何队员不得直接将球击入对方,此条规则修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后防能力,为防守能力强的矮个子队员提供参赛的机会。
② 当今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是什么
随着复排球运动的不断向前发展,排球的制技战术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排球的发展趋势是全面、高速、快速、多变,网上争夺更加突出。2003年世界杯期间,国际排联大大阿科斯塔博士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速度和变化是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只有迎合这个趋势的队伍才能取得优势领先地位,高举高打将不会再有市场,攻守平衡才是球队建队最为重要的。
③ 关于排球运动的发展史
排球的起源和发展:排球运动开始于1895年,在美国马萨诸洲霍利约克城,一位名叫威廉·G·摩根的天主教青年会体育教育督导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起来的篮球运动固然很好,但运动剧烈,不太适合年纪大的人,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创造了一种新游戏:在网球场上用篮球内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不限但要相等,各据一方。将球胆在球网两边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排球最早的雏形。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很快这个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的传播起来,最早被摩根和斯普林菲尔德市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林奇署长共同商定名位“小网”(Mitontte),1896年第一次表演赛之后,改名为“Volleyball”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排球运动的传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首先传到美洲的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家,后又传入亚洲、欧洲等地。传入的渠道多是通过教会。排球传入亚洲是从1900年开始的,首先是印度,然后波及亚洲诸国。传入亚洲是经过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最后发展到6人制。传入欧洲的时间比亚洲稍晚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1918),排球运动随着美军士兵的远涉重洋,登上欧洲大陆,当时正是排球规则开始逐渐走向完善的阶段,已采用运动员轮转、15分和6人制。1917年进入意大利、法国和前苏联,1919、1921年先后在捷克和波兰等地开展。1964年进入奥运会,成为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运动。
球网、网柱
(1)球网构造
球网宽1公尺,长9.50公尺,垂直张挂于中线轴的上方。网面由10公分见方的黑色网孔组成。网顶有7公分宽的水平带子,系以自帆布对折,沿球网的全长缝住。带子的两端各有一个孔,孔中穿有绳索与网柱相系,使网顶呈拉紧状态。带子的中间有一可弯曲的钢索,以利于将球网紧系于网住上。在网的下方(无水平带),有一条绳子贯穿于网孔之中,以系紧两网柱,使球网下半部呈拉紧状态。
(2)球网高度
球网置于中线上方,男子网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球网高度的测量,以测量竿自比赛球场的中央量起。球网两端(边线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得超过规定高度2公分以上。
(3)网柱
网柱为支撑球网,位于球场与边线相距0.50至1.00公尺处,其高度为2.55公尺,且最好能够调整。
网柱为圆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属铁索以固定网柱于场地上,其装置必须无妨碍和危险。
标志带和标志竿
(1)标志带
两条宽5公分、长1公尺的白色带子垂直紧系于两边线上方球网上。标志带视为球网的一部份。
(2)标志竿
标志竿是一支具有弹性的竿子,长度为1.80公尺,直径为10公厘。标志竿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物质制成。两支标志竿紧系于标志带的外缘,两边各一支标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长度超出网顶,每10公分涂以对比鲜明的颜色,以红白相间为佳。标志竿应视为球网的一部分且作为有效穿越空间的两侧界限。
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场上裁判可以是5名也可以是7名,数量的差额主要集中在司线身上。一般的比赛或国际比赛采用两名司线,而世界三大赛采用四名司线。但无论是5名或7名裁判,都是由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员、司线员、记录员组成。
第一裁判员的主要职责
1.位置
一般处于高于球网的裁判台上进行工作,他的视平线必须高出球网上沿约50cm。
2.赛前
第一裁判员主持场地、器材检查工作;主持挑选发球权、场区工作;主持入场仪式;掌握准备活动时间。
3.赛中
第一裁判员的判定是最终判定,他有权更改其他裁判员的判断;在比赛成死球时,允许比赛队的暂停或换人请求;主持决胜局的挑边工作,回答场上队长所提解释规则的请求和问题;负责决定赛场条件是否符合比赛要求。赛中,只有第一裁判员有权对不良行为和延误比赛犯规进行判罚;对发球犯规和发球位置错误进行判罚;对比赛中击球犯规(“四次击球”、“借助击球”、“持球”、“连击”)进行判罚;对高于球网上部的犯规进行判罚。
4.赛后
第一裁判员主持退场仪式,检查记分表确定无误后签字。
第二裁判员的主要职责
1.位置第二裁判员的位置在第一裁判员对面,比赛场地外面,记录台前面的5 m左右的地带中工作。
2.赛前协助第一裁判员进行有关准备工作;分发和收回场上阵容位置表;每局比赛前,核对双方队员场上位置;将球交给本场比赛的第一个发球队员。
3.赛中
第二裁判员必须对以下犯规鸣哨并做出手势:接发球队位置错误;队员触及球网和第二裁判员一侧标志杆;网下穿越进入对方场区和空间;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和拦网犯规;球触及场外物体或触及地面而第一裁判员处于难以观察情况时。
第二裁判员可以允许比赛队的暂停和换人请求,并具体进行操作。第二裁判员可以用手势指出职权以外的犯规,但不得鸣哨,不得坚持。
4.比赛后
协助进行退场仪式,在记分表上签字。
司线员的职责
1.位置:两名司线员时,一名处于第一裁判员右侧的边线与端线交界处外2m左右位置上,另一名在另一场区的对角上。四名司线员时,各站在一条线后1~3m处。
2.司线员主要判断界内、外球,并以旗示表明自己的判断。
3.用旗示表明球触手出界和球触及标志杆犯规。
4.对发球队员脚触端线及越出发球短线犯规用旗示表明。
5.在观察判断时,因视线被挡住无法判断时,出示无法判断旗示。
记录员的主要职责
1.比赛前
登记队员姓名、号码、取得双方队长、教练签字;登记上场阵容,并有责任保密。
2.赛中
主要工作是记录两队得分情况,登记发球轮次,并观察发球次序是否错误;记录并掌握换人和暂停次数并通知裁判员;当发现不合法请求时,应拒绝并通知裁判员;在每局结束和决胜局中交换场区时,应及时通知裁判员;记录延误比赛犯规和对不良行为判罚。
3.赛后
登记比赛最终结果一栏相关内容;自己首先签字,然后依次取得双方队长、裁判员的签字;如果赛中运动队提出抗议申诉,赛后允许队长在记录表上填写相关内容;将记录表和成绩报告单交竞赛部门。
排球队的正式队员由12人组成,场上6人,包括两名主攻、两名副攻、一名二传、一名接应二传(四二配备为两名二传)和自由防守人(自由人后排替下场上的队员)
主攻是排球队的主要调整球攻击点,主要为四号位的强攻,也包括六号位的后排进攻和二号位的定点强攻。
副攻是主要拦网手,也是快球的具体执行者。
二传是球队的灵魂,主要由他来组织战术和分配球。
接应是在二传不能及时插上时替代他传球的人,现在排球已经将他赋予为主要攻击点。
自由人主要替换其他人后排一传、防守,但是他不能进攻和拦网。
站位图:
接应 副攻 主攻
主攻 副攻 二传
这是常用的二—主—副的站位,重点突出接应的作用。排球场上,同一位置的球员站位为对角,一轮过后,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启示:一是有得必有失,自由人可以替换其他人后排一传、防守,但是他不能进攻和拦网。二是一场好的比赛必有好的规则.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不同的问题到了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希望你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④ 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排球,球类运动项目之一,运动起源于美国,对于它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呢;了解多少呢?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排球运动发展趋势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
⑤ 我国排球运动经历那些阶段
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我国,先是在广州、香港等地的几所中学里开展,然后陆续传至上海、北京等地。当时的排球运动主要作聚会、娱乐之用,与比赛联系不多。
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比赛,这是我国参加的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正式国际排球赛事。因为此次参赛,排球运动引起了国人的注意和兴趣,排球竞赛活动也由此大面积开展。紧接着,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早期的中国男排曾创造了辉煌的历史。1915年上海第二届远东运动会,第二次参赛的中国男排就获得了冠军。截止到1934年,远东运动会一共举办了10届,中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
女子排球则开展得相对较晚,1921年才首次出现在广东省运动会上,1930年被列为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中国女排开始参加远东运动会,5次参赛均获得亚军。
和亚洲排球的类似,我国排球也经历了一个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排球传入初期,均以16人制和12人制为主。
1927年,我国首次采用9人制排球,9名队员分3排站立,每排3人——“排球”的名称,也正由此而来。9名队员没有位置分工,也没有位置轮换,每人都可以进攻和防守。
9人制排球在我国前后经历了24年之久,在这24年中,我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不少高水平的技战术,如进攻中的“快板球”、“双快球”和“快球掩护”,防守中的集体拦网和后排定位防守等,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排球特色,大大促进了中国排球水平的发展进步。
随后,国民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相继爆发,中国排球的发展步伐大大减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被作为重点运动项目加以推广,逐渐成为全国上下喜闻乐见并发展迅速的运动项目之一。1950年7月,全国体育工作者暑期学习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引进了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方法,并于8月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男子排球队——中国学生代表队,赴布拉格参加了世界学生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排球比赛。6人制排球正式在我国落地生根。
1951年5月,我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排球比赛。同年,中国青年男排参加了第11届柏林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和第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国青年女排也于1953年首次组建并参加了布加勒斯特第1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排球赛。
20世界50年代,处于世界排坛领先地位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此,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1954年中国男女排球队先后出访前苏联等国,并邀请了多支东欧强队来华交流比赛,排球战术和意识均获得了显著进步。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被国际排联接纳为正式会员。1956年8月,中国男女排球队参加了巴黎男子第3届、女子第2届世界锦标赛,男排获得第9名,女排获得第6名。
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邀请了“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来华访问,大松博文还执教了中国女排的训练。当时分管体育事业的贺龙副总理还明确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的著名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
十年动乱过后,受到严重干扰的中国排球于1976年重新起步,新组建的中国男女排球队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分获第5、第4名,并于1979年双双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同时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但由于我国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中国排球没能在世界舞台上一展身手。
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第3届世界杯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7战7胜的成绩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个冠军的分量不言而喻,全国因此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而中国女排也是一鼓作气,接连获得1982年世界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这就是至今仍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五连冠”伟业。
与此同时,中国男排也获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创造了“前飞”、“背飞”、“拉三”、“拉四”等新战术,而且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亚洲霸主,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也多次获得前8名的好成绩,最高时世界排名第5位。为此,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甚至在1981年世界杯预选赛中国男排战胜韩国队的比赛后喊出了“振兴中华”的著名口号。
也许是盛极必衰,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男女排先后陷入了低谷。男排接连失去洛杉矶奥运会、汉城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的参赛资格,数届亚锦赛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女排自1988年兵败汉城后,1992年奥运会和1994年世锦赛上又滑至第7名和第8名,甚至在1994年亚运会上输给韩国,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
痛定思痛,中国排球开始了重振风采的步伐。1995年进行了排球赛制改革,1996年推出了第一届全国排球联赛。改革和排球职业化为我国排球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女排在1995年获得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3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勇夺亚军,年底的超霸6强赛又摘得冠军。男排也在1997年重夺亚锦赛冠军,并与女排一起双双获得1998年亚运会冠军。
虽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再次表现欠佳,但随后重新组建的中国女排迅速展现了强劲的势头,在新任主教练陈中和的率领下,中国女排状态全线飘红,在2003年的世界杯上获得了惊人的11连胜,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再次激活了国人对女排和排球运动的热情。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更是一路凯歌,决赛中3:2力克强大的俄罗斯队,夺得整整20年未曾染指的奥运冠军,也为中国增添了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
⑥ 排球中各个号位与实际的位置是怎样对应的
排球中2、3、4三个位置的队员为前排队员,1、5、6三个位置的队员为后排版队员,后排队员不能在三米线内起权跳、进攻,否则判为后排违例。
理论上1、2号位为二传和接应的防守进攻位置;
3、6号位为副攻和自由人的防守进攻位置;
4、5号位为两个主攻的防守进攻位置。
在发球队员抛球的同时,各个职能的队员应及时换到各自所属领地。
排球,排球(volleyball)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⑦ 排球规则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论文,不是很好,但是可供参考。
文章的第二部分
2 未来排球规则的修改趋势
2.1 使用双自由人提高防守水平,促使攻守平衡
规则是为了适应排球运动发展的需要而修改制定的,反过来又需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每次修改规则都加强了对某些技术的提高。从整体上看,在前段的规则中进攻优于防守,促使防守的一方有了较大改动。后来在规则修改上,积极鼓励防守一方而不限制进攻,使进攻始终在这种矛盾中占主导作用,也使防守不断适应进攻的发展,从而使防守在绝对的不平衡中逐渐趋于相对的平衡,即从不平衡到平衡不难看出,修改后的规则始终是围绕如何制约日益提高的进攻能力而有利于防守进行的,从而打破目前排球比赛攻强于守的不平衡状态,使往返球更多,比赛更激烈、更精彩。
国际排联决定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排球“双自由人”制,一支球队可报14人参赛,允许两名自由人同时出场。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对此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一变化对欧美球队有利,对我们则是更大的挑战。因为欧洲队普遍“攻强守弱”,场上增加了一名自由人后,将极大提高欧洲队的防守能力。相比之下,这种变化对亚洲球队不是很有利。另外一点变化是可报名14人参赛后,可打球的人多了,这对各国排球的综合实力是一个考验。
2.2 增加2 米线限制进攻队员,维护比赛的连续性
比赛精彩与否同比赛进行时间与中断时间有关。据统计,排球比赛进行时间与中断时间之比为1 :2 ,中断时间过长。因此改进比赛形式、减少中断时间仍是研究的方向。而比赛连续性较高也许是许多人喜欢看女排比赛的原因之一。
对进攻队员进行限制,增加2 米线,进攻队员(前排队员) 只允许在2 米线后起跳扣球等规则可能会被新规则纳入,进一步限制进攻,减轻防守的负担,毕竟近体快球的防守难度很大,运用这一规则可以增加比赛的连续性。
2.3允许拦网队员的手轻微触网,增加观赏性
防守一方拦网时可以允许拦网队员的手轻微触网, 在不构成对对方队员的身体伤害的情况下放宽对拦网触网的限制,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同时增加排球的对抗性,这一规则使网上争夺更加激烈,来回球次数增多,避免出现精彩的比赛因为拦网触网而终端。大大影响比赛的观赏。另外,减少排球的气压和周长,可以使球速减慢同样可以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2.4控制比赛的时间,适应体育商业趋势
控制比赛时间和节奏,这主要是从排球比赛的商业化、观赏性出发,使排球比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为中断,使比赛节奏紧凑、激烈,使比赛时间相对得到控制,只有这样,排球比赛才能拥有大量观众。有了观众才有广告效益,才有排球运动发展的资金,排球运动才会更好的发展。排球比赛的胜负是以胜局的多少来确定的,而不是由时间来限制的。所以一场比赛的时间很难预计,这也是排球运动的一个特点。
2.5加强竞赛管理,尽量减少裁判主观判定的因素
在排球运动中,教练员、球员、观众都较文明,很少出现不良行为,这是由排球运动的特点决定的。规则与加强竞赛管理和减少裁判的主观判定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维护良好的比赛氛围,才能使比赛更加精彩。规则也为裁判员公正、准确的判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裁判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使裁判员尽量避免依靠主观因素和主观意识判定每一个动作的犯规。
⑧ 中国的排球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的排球运抄动正向着全、高、袭快、变的趋势发展。
全:指攻防各项技术都必须全面掌握,向全攻全守的方向发展。
高:指队员身材高、弹跳高、强攻击球点高、威力大;拦网有高度,对对方威胁大。
快:指进攻中各种快攻打法的速度和配合节奏快。
变:不光是指快攻本身的变化多端,也包括拦网、防守的变化能跟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