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71年,欧亚海底电缆远东段铺设到了上海

1862年夏天,上海沙船业元老王永盛陷入了深重的烦恼之中,他的一名船工刚刚吞下毒药,跳水自杀。这位素以厚道饱受赞誉的船老板,因为此事而陷入到了汹涌的道德审判当中,“为富不仁”,成了他的代名词。 但王永盛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沙船运输业在咸丰道光年间一度空前繁荣。自北往南输运大豆,自南往北输送漕粮,月余往返一趟,一艘沙船一年可以往返七、八次,获利颇丰。上海港最盛之时,有沙船5000艘,水手10万余人。但自1842年《南京条约》及1860年《北京条约》之后,中国诸多港口对外开放,西方轮船的涌入,迅速将中国传统的沙船客货运输业逼到了溃灭的地步。无论是速度、载重、安全还是价格,传统的沙船都不是西洋货轮的对手。不过四五年光景,上海港的沙船已锐减至四五百只,黄浦滩上,搁浅着成千的木船,任凭风吹日晒,自然朽腐。 王永盛的船队也毫不例外地一路颓唐下去。没了生意,还接连沉没了几条大船。自杀的水手,几个月没有活干,家里揭不开锅,又有病在身,欠了自己几十两银子。王永盛早上心情恶劣,吼了水手一顿,孰料他转身就寻了短见。 其他的船主们也都和王永盛一样绝望。硬件、软件,众人都无法与洋商抗衡,只好期待官府出面交涉。船主们聚在一起议论,结果是一致推举王永盛带头去向官府呈文,恳求官府与洋人交涉,将大豆、漕粮的生意划归中国沙船专营,外商不得插手。 呈文里的一段话打动了时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李鸿章。呈文里说,如果沙船业破产,不仅仅是十余万船工失业的问题,还可能激起民变,进而朝廷的漕粮运输线也可能被破坏。李鸿章将呈文转给总理衙门,极力推动此事,但却在英国公使威妥玛处碰了钉子,威妥玛当场表示拒绝,声称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须全部由清政府负责。 事情不了了之,作为“安抚”,清廷减免了沙船三成的“助饷银”和三成的“捕盗银”,但终究是杯水车薪,仅靠朝廷的漕粮运费一项,维持整个沙船业早已力不从心。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两年后,欧亚海底电缆远东段铺设到了上海,更多的西洋商轮涌入中国,沙船业的境况雪上加霜。 期间,总理衙门也曾饬令内阁大臣、南北洋通商大臣共同筹议解决漕运危机一事。结果得到了三种建议。一是修复运河,恢复河运;二是修复所有废弃的沙船,继续维持海运;三是朝廷增加沙船业的漕运运费,以挽救濒临破产的沙船业。 三种建议都遭到了李鸿章的反驳。李说,运河八百余年,竭尽全力,运输能力不过每年十万石,于漕运大局无补;明明有便利的海运条件,非要耗费巨资去修运河,岂不是疯了;修复沙船,至少需要支银3000万两,还需修建容量万石以上仓库400余座,朝廷哪里有这么多钱?增加沙船漕运费,救得了一时,却非长久之计。 曾国藩也陷入了深度的矛盾当中。早在1867年,容闳就曾建议他采用招商集股的方式,购买洋轮,组建中国人自己的轮船公司,以挽救漕运。但站在曾国藩的角度,维稳却成了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他的回复是:“承运漕粮……在沙船为常业,非万不得已,亦未便遽作改图”,他担心的是,天国之乱刚刚平息,民心未固,一旦朝廷发展轮船,十余万沙船业主和船工水手失去生机,会酿成大规模民变和暴乱。 但沙船业终究是到了穷途末路。1872年3月,总理衙门再度致函曾国藩、李鸿章,询问采用轮船承担漕运一事,希望他们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一个月后,曾国藩溘然病逝,事情完全着落在李鸿章身上。多年以后,李鸿章仍将开办轮船招商局一事看作自己事业上最璀璨的一次成功,其自称:“招商轮船,实为开办洋务四十年来最得手文字。”

B. 出名的潮州人有哪些

古代人物:
林大钦:明朝嘉靖十一年(1531),以《廷试策》切中时弊,且具有苏文风格,被嘉靖帝亲擢为文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洁身自娱,富有文才。
林德镛:清康熙六十年(1721),考中武状元。
黄仁勇:清嘉庆元年(1796),考中武状元。
刘允:历任循州(今龙川)户曹、程乡(今梅县)知县、化州知州。体恤民苦,减免赋税,革除弊政。
萧端蒙:历任山东道御史、巡按贵州、巡按江西等。查处龚滩敲诈案,惩办江西藩王部属并弹劾江西藩王。
郑大进:历任正定知府、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革弊兴利,兴修水利,力解民困,惩办邪教,重视文教。
翁万达:明嘉靖年间,历任梧州知府、广西副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招抚莫登庸,保卫祖国南疆;抵御俺答汗,保卫北边安全;善文能诗,着述甚丰。
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王大宝:历任连州知州、袁州知州、礼部侍郎、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弹劾抗金败将汪澈,致力稳住抗金局势。
陈梦龙:曾任湖北石首主簿,主动请求参加抗元,散家财招兵抗元,协助文天祥在潮阳讨伐陈懿、刘兴,前往赣、闽参加抗元战斗,为营救文天祥而战死潮阳古埕沙堤。
林大春: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使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他因母丧居潮阳,协助县令郭梦得招义士抗倭,五战五捷。

演艺体育界中国大陆
张雁全:潮州人,跳水冠军
廖泽杨:潮州人,搏击联赛泰拳冠军,被誉为“潮汕泰拳第一人”,“90后泰拳王”
林跃:潮州人,奥运冠军,跳水名将!

演艺体育界中国大陆
陈铿然(1906-1958):潮州人,早期中国著名电影导演。
陈波儿:潮安人,早期中国著名演员
何美钿:潮州人,大陆著名影星

工商界中国大陆
陈伟南:潮州人,香港爱国实业家老总,
李嘉诚:潮州人,亚洲首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大大兼总经理
马化腾:潮南成田家美家一人,广东深圳腾讯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黄光裕:潮阳铜盂凤壶村人,祖籍西胪波美村,中国著名企业国美电器的创始人,现任国美电器

C. 请高手帮助分析下601872、600028下周走势

601872高位介入,虽然14日那天拉阴线,但主要受大盘最后20分钟跳水所致,下周先恒后拉升,应当还具有相当空间,028长线看好,勿随意出手,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D. 什么是权证 权证如何获利

权证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期间(或特定时点)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者出售标的证券。其中:发行人是指上市公司或证券公司等机构;权利金是指购买权证时支付的价款;标的证券可以是个股、基金、债券、一篮子股票或其它证券,是发行人承诺按约定条件向权证持有人购买或出售的证券。 权证(股票)操盘口诀
口诀一: 不冲高不卖,不跳水不买,横盘不交易。

出手操盘,看似简单,不过买卖二字,但何时出手,此诀一语道破天机。就是这最简单、最基本的道理,实为最根本、最有效之大法。不懂此诀,交易万次,亦不过股市中的盲人瞎马,最终难免一死。 未曾摸盘先必默念一遍,牢记于心。日久天长,养成习惯,方能百炼成钢。

此诀看似简单,实则做来不易,多年炒股就是因为做不到这最简单的一点,才赔钱无数。记住了它,你从此就不再追涨杀跌,而是与大多数人逆着操作,你就成了股市中的少数派、另类,就成了股市中的赚钱 的那少部分人了。前两句好理解,后一句“横盘不交易”是权证操作应该格外注意的,横盘时交易,一旦反向变盘,你必然会去止损或者追涨,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横盘时差价不大,你没有耐心,多次交易,势必会造成手续费亏损。

口诀二:买阴不买阳,卖阳不卖阴,逆市而动,方为英雄。

这一口诀与第一诀有点类似,就是讲逆市而动的道理,第一诀是说短线的,第二诀是说中线的。即,买时,选则K线收阴线时买,卖时,选则K线收阳线时卖。

口诀三:高低盘整,再等一等。

这一口诀的内容包括了诀一中“横盘不交易”的内容,但主要的意思是说,当一只股票或者权证持续上涨或者下跌了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横盘状态,此时不必在高位全仓卖出,也不必在低位全仓买进,因为盘整之后就会变盘,故盘整时期不可主观决定建仓或清仓。如果是高位向下变,则及时清仓,不会有损失;如果是低位向高变,及时追进,也不会踏空。

口诀四:高位横盘再冲高,抓住时机赶紧抛;低位横盘又新低,全仓买进好时机。

这一口诀是对口诀三的进一步具体化说明,是描述诀三中的一种最佳时机。股价和大盘常常是高位盘整后还有新高,低位盘整后又创新低,因此说,要等待变盘的方向明朗后再开始行动。如高位横盘后向上变盘,再创新高,这是卖出的最佳时机;而低位横盘整理之后再向下变盘,这将是满仓买入的最佳时机(前提是已出现非常大的跌幅,市场反弹欲望强烈时)。

口诀五:未曾下手先认错,宁可买少勿买多。

大道至简,这句诀又是一个看似简单做来不易的大道理。是说一个资金的分配使用问题,你不能一下子把资金全都买进去,那你就只有等着挨套了。会买,买在低点才是真正的师傅,卖则不那么重要了,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下手买股之前,你必须承认你的买入是错误的,做好股价跌下去,你被套后在低位如何加仓补进的准备。
口诀六:正股未涨权先行,正股回调权后应。

这一诀是说如何看正股操作权证的,说明了权证和正股的联动关系。即正股启稳后,还未上涨之时,权证就已经提前上行了,原因是有先知先觉的人已提前下手了,当正股上涨之时,权证则加速上扬,当正股到位时,权证还常有最后一冲;而当正股开始下调时,权证则表现为调整滞后,起初跌的慢,跌的少,当正股调整趋缓时,权证的下调时常是加速赶上来。掌握了股和权的节奏,操作也就胸有成竹了。

口诀七:正股回调5天线,权证暂且看10天;正股调向10天线,权证且看20天。

本诀是讲在正股回调时,权证的中线介入时机。主要是针对认购权证来说的。由于权证比正股的波动幅度大,所以当正股下调至5天线时,权证可能早已跌破了5天线,有时跌到了10天线,而当正股跌破5天线,向10天线回调时,权证则可能已经跌向20天线了。

口诀八:5天线处,可能套住;10天线处,小心介入。

本诀是对诀七操作的进一步说明,即当权证回调到5天线时,不可轻易买入,一定要看正股走到了什么位置,如果正股还没有到5天线,则权证的5天线看似有技术上的支撑,实则风险极大,在此买入被套的概率极大。而当正股跌到5天线,权证跌到10天线时,在10天线处买入权证风险同样是很高的。因为正股一旦跌破5 天线,向10天线回调时,权证则会立刻跌破10天线,向20天线调整。这种情况本人也简称之为“10天线处不可马虎”,也曾几次在权证的10天线处大量买入,而正股突然跌穿了5天线,我则被套在权证的10天线上。
权证有风险,比股市风险还大,注意风险

E. 历史高手快来!好的再加分!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富厚堂(曾国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
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咸丰四年(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曾国藩入南京后,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实十余万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李圭:《思痛记》),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曾国荃于南京抢得大量财物,曾国藩对朝廷奏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是为杀人灭口。 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湘军威震天下。由此,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故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