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精神的启示
A. 在女排精神里,除了拼尽全力,还给我们哪些启示
“女排精神”是这两天中国女排获得金牌后,舆论谈得最多的概念,并各有各的解读。郎平说过,“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所以,成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努力的训练、团队的合作、职业的操守。
职业的操守同为重要。俗话说爱一行干一行,如果心里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没有自己的坚持,那怎么可能会成功,大多数都会想要半途而废。所以说以上几点都是特别重要的,这都是女排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都还需要努力。
B. 中国女排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对我的启示有两点:一是在面对任何困难时,懂得团结并善用集体智慧来共同渡过版;二权是要永不言败,敢于挑战。中国女排姑娘的体育精神并未垮,只是技术需要革新。中国女排要战胜所有的对手,就必须创新。
1.斜线发球,即将球发在网子两侧的球员身上,造成打手出界。这需要球员努力练习,才能做到百发百中。
2.巧扣球。当对方两名球员进行拦网时,将球斜扣于对方球员肩上,这时对方的后卫队员无法及时救起,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分。
3.看球向。扣球手扣球无非三个方位,左中右。要将球救起,一看对方眼球,若扣左斜线,眼球必转左,此时,左路防守球员要做好准备,看准球的落点,蹲下救球。球员练习时,要练蹲功,两手作八势。具体是将两手作交叉,两手小拇指接成八势;无名指也是。将十指略微向内弯曲。这样就可以了。但不要将十指过度弯曲,否则救球失败。
以上球技需要耐心练习方可获得。仅供参考!在此,我祝所有领导及新闻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发帖人:涂相适(苏州)
C. 中国女排精神基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女排精神就是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是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它可以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启示,就是做任何事情,不要担心失败,要勇往直前去创造自己的成功。
D. 受女排精神启示发奋学习的作文
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郎平带领的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重回世界之巅。
毋庸讳言,中国队能一路战胜巴西队、荷兰队与塞尔维亚队等世界强队,没有郎平的率领与运筹是不可能实现的。
提起郎平,在中国近乎无人不知,在中国是国民英雄般的存在。1981年,正是郎平所在的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上夺冠,为中国女排开启了辉煌的“五连冠”时代。从此,“女排精神”在神州大地广为传唱,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女排精神或见仁见智。但它约定俗成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面对自身与外界的强烈对比,产生了强大的落差。可以说,“女排精神”从诞生之日起就超出体育竞技范围,在当时对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盛,在奥运赛场上多点开花,成绩喜人。“女排精神”渐渐被人遗忘,而随同“女排精神”一起产生的那种骄傲和自豪感则一直延续了下来。昔日荣耀常常成为了后来女排队员们沉重的负担,中国女排曾两次从世界一流强队滑落低谷。2013年,郎平重新执教中国女排后才发现:“没想到球员的状态、基本功、心理素质这么差!”
从郎平在本次奥运会每一场重要比赛的运筹帷幄来看,郎平对排球的理解早已到了化境,因为这样,她能淡定从容地做好功课,致力于追求竞技比赛的本源——赢,什么事情也干扰不了这一点!接受国家队后,郎平亲自带领队员们训练,花大量精力研究对手的技战术视频,在生活上对队员们关照有加。而女排姑娘们也上行下效,致力于享受比赛的快感,在小组赛输给荷兰和塞尔维亚后,分别于半决赛和决赛先后完成复仇,显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与定力。
正是有包括郎平在内的女排姑娘们拼搏,才使“女排精神”得以诞生并在里约奥运赛场上重新焕发光彩。战胜巴西后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
E. 中国女排精神基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启示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中国女排那样,把对祖国深深的爱化为踏踏实实做好内自己的每容一件工作,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化为扎实的奋斗,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
作为一个大学生,最基本就是暗示上课,勤笔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独自完成。每天看报纸晚饭后主要是看一些政治新闻,以加强和扩大他们的知识。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中国女排的精神的启示扩展阅读:
中国女排的重大成就:
1、1979年,中国女排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击败当时的前世界冠军日本女排,首次称霸亚洲。
2、1981年,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战绩在第3届世界杯中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在三大球运动队伍中的首个世界冠军。
3、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第9届世界排球锦标赛,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4、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洛杉矶奥运会,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5、1985-1986年,中国女排获得了第4届世界杯冠军和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成就世界女排史上首个五连冠的佳绩。
6、2016年,里约奥运会,继1984年洛杉矶和2004年雅典折桂,时隔12年,中国女排重夺奥运会金牌。
F. 女排精神对我的启发
随着惠若琪的一记“绝命扣杀”,中国女排将比分锁定在25:,最终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队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这也是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第三次登顶奥运之巅。
中国女排赢了,中国赢了!亿万中华儿女为之欢呼沸腾,人们纷纷感叹女排精神还在,女排“王者归来”。什么是女排精神?主教练郎平接受采访时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这虽然没有“团结拼搏、永不言败、为国争光”听起来“高大上”,但是没错,这就是女排精神。郎平这句真实的告白,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
面对困难,除了战胜它,你别无选择。中国女排的里约金牌之路可谓历尽艰险。3场淘汰赛,场场都是“鬼门关”。四分之一决赛对战巴西,对手不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优势,而且近年来对战多场难求一胜;半决赛对阵荷兰,是首战以2:3惜败过的强敌;决赛死拼塞尔维亚,更是小组赛0:3惨遭对手横扫。个个都是“硬骨头”、队队都是“拦路虎”。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能躲得开、绕得过吗?不能。“强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会记住要含泪奔跑”。女排姑娘们怀着“一口一口地去咬”的坚定信念,一分一分耐心追,一球一球狠狠打,终于战胜了所有的困难,实现完美逆袭。
成功应该接受鲜花与掌声,但是成功更应当经得起沉默与汗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谈到中国女排的胜利,郎平曾这样说道。是的,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每一个人成功的那一瞬间,都是靠着无数的汗水凝聚而成,你可知欢呼掌声的背后,经历了多少默默无闻?中国女排有过辉煌,更有过低谷。在郎平“二次出山”之时,中国女排已经是陷入绝境。此次出征里约的中国女排12朵金花,平均年龄24岁,奥运会最有价值球员、最佳主攻手朱婷仅有21岁,最年轻的龚翔宇则只有19岁。这些女孩那个不是家里的“娇娇女”?但是在训练场上,就得日复一日地流血流汗艰苦训练。里约赛场上,姑娘们不仅要战胜强大的对手,还要有一颗承受不公、歧视和满场嘘声的强大内心。每一记绝命扣杀、每一场绝地反击,我们的女排姑娘,都用跳跃与尖叫,作出最响亮的回答。
每一滴汗水凝结勋章,每一滴泪水幻化翅膀。人生需要砥砺与蜕变,方能实现提升与飞跃。女排的胜利,来之不易,“女排精神”,感召国人。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国际竞争,无论是个人奋斗还是民族崛起,我们不能丢失一种精神,我们需要传承一种精神,这,就是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G. 女排精神对你有何启发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H. 中国女排的精神是什么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这种永不言弃、拼搏、团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I. 中国女排夺冠给我们的启示
经过三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中国女排终于再次站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女排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舆论场上出现频次最高的热词。女排夺冠带给国人太多的感慨和思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教育专家熊丙奇一起反思女排夺冠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重视教育的规律和常识,给校长自主办学空间,保障教师的待遇和权利,促进校长和教师职业化、专业化,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这是“女排精神”对发展教育最重要的启示。
里约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成为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最大惊喜。对于胜利,早在八强赛战胜东道主巴西时,主教练郎平就显得很平静,她对现场的中国记者们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番话显示出一位卓越的业务型主帅异常冷静的头脑,也赢得媒体记者一片掌声。
“女排精神”是这两天中国女排获得金牌后,舆论谈得最多的概念,并各有各的解读。这个时候,重温主教练郎平的话,显得尤为重要。精神很重要,但是,精神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训练、团队的合作、职业的操守,离开了这些,空谈精神、意志,无法获得成功。这对于我国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不无启迪意义。
【培养什么样的校长】
对于我国学校办学,舆论一直希望学校校长有教育家精神,尊重教育规律,避免行政化和功利化,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针对校长的专业培训。可是,现实中,学校办学缺乏教育家精神的不在少数。原因在于,要让校长有教育理想追求,并在办学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就必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给学校自主办学空间。同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引导校长做职业化、专业化的校长。这和郎平带领女排获得成功一样,郎平的胜利可以说是专业的胜利,如果对于主教练的带队指导,总有上级领导干扰,郎平能获得教练生涯的辉煌成功吗?即便再有迎接挑战,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的“精神”,也恐怕难以获得佳绩,毕竟,竞技运动要靠专业水平,用实力说话。
【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此外,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待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态度。其实,一味用“精神”来要求教师,而不注重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的做法,是落后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不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教师的基本待遇和权利得不到保障,乡村学校很难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对此,国家已有清晰的认识,近年来建设和发展农村教师队伍,都把提高待遇、评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表明,单靠精神激励无法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必须切实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与事业发展空间问题,才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职业荣誉感的提高。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
老师、家长教育存误区
“只有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则是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学生的“励志语”。在我国,还有一些中学把假冒的“哈佛校训”,诸如“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刻在教学楼、图书馆墙壁上,激励学生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可以想见,在这